[发明专利]中华鳖全程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321329.8 申请日: 2014-07-07
公开(公告)号: CN105230556A 公开(公告)日: 2016-01-13
发明(设计)人: 龚建刚;胡晓琳 申请(专利权)人: 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01K67/02 分类号: A01K67/02
代理公司: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代理人: 冯子玲
地址: 311228 浙江省杭*** 国省代码: 浙江;3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了一种中华鳖全程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稚鳖暂养、外塘稚鳖精养培育池的建设、放养、投喂、分养、水质管理、越冬管理以及疾病预防。中华鳖全程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从稚鳖孵化出壳后,经过暂养,即放养入模拟自然界鳖的生活环境的室外池塘,采取科学合理的放养密度,经过三年或以上分阶段的室外池塘养殖,整个养殖过程中水质保持良好无污染,无任何使用违禁药物史,且皆使用无任何违禁添加剂的营养配比齐全的饵料并辅以鲜活饵料投喂,能够养成达到1.5斤/只以上的商品规格的优质无公害中华鳖,营养价值高,药用价值好。
搜索关键词: 中华 全程 公害 生态 养殖 方法
【主权项】:
一种中华鳖全程无公害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稚鳖暂养、外塘稚鳖精养培育池的建设、放养、投喂、分养、水质管理、越冬管理以及疾病预防;稚鳖暂养:将刚出壳的稚鳖暂养在暂养池内,水深为10cm左右,暂养用水应和孵化室同温,每0.25㎡暂养稚鳖1000只左右,暂养时不投饵,暂养时间为1~2昼夜,稚鳖的体质得到明显加强,即可进行放养;外塘稚鳖精养培育池的建设:外塘稚鳖精养培育池池壁具有“「”字形反边防逃结构,水泥砖砌,底质用沙质底或者泥质底,池深达60cm左右,进排水须方便,料台板搭建使用水泥石棉瓦,面积为池面积的1/4左右,具体可视实际情况作调整;放养:放养于外塘的稚鳖苗时间为7月~8月初,首先,清理掉池中的石块、杂草等杂物脏物,然后用生石灰按照每亩150~200kg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其次,清池消毒一周后方可进水,进水水质须良好无污染,进水水位控制在料台板上2~3cm,水深在30~40cm;再次,每平方米放养经过暂养的健康稚鳖苗20~30只;另外,放养前需经过试水,经试水安全后方可放养,放养时,将经过点数和消毒的稚鳖苗带水轻轻倾倒于料台板上;投喂:在稚鳖苗放养后,当天即可在料台板上均匀泼洒少许饲料拌成的饲料浆水;放养后第二天即可进入正常投喂,每日按二餐投喂,上午一餐,下午一餐,4~5月份和9~10月份,先在中午天气较好水温较高时分投喂一餐,随着水温的升高,然后可安排投喂二餐,上午投喂时间安排在7~8时,下午投喂时间安排在15~16时,投喂量应尽量保证吃光,到夏天水温较高时,投喂时间安排在早上5~6时,下午安排在17~18时,天气不好或狂风暴雨少投或投喂一餐甚至不喂;投喂量按每只甲鱼日干配合饲料计,配合饲料的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1%左右,根据每天甲鱼的摄食情况投喂一定量的饵料,鲜活饲料日投饲量为鳖体重的3%~5%,所投的量应控制在1小时内吃完,饲料需制成软颗粒饲料,饲料投喂须均匀抛洒在水下饵料台上;分养:根据全场上一年度稚鳖苗放养的数量培育出的外塘鳖种数,成活率以80%左右计算,规划好应放养的外塘鳖种、成鳖池塘及面积,并于放养前一个月左右进行整理及清塘;第一次分养的放养池称为鳖种池,鳖种池为0.8~1.2亩,水深60~100cm,第二次分养的放养池称为成鳖池,成鳖池面积2~4亩,水深80~150cm,放养前清池消毒,清理掉池中的石块、杂草等杂物脏物,然后用生石灰按照每亩150~200kg化浆全池均匀泼洒,并搭好料台板,清池消毒一周后方可进水,进水水质须良好无污染,进水水位控制在料台板上5~10cm;第一次分养的甲鱼放养密度控制在4~8只/㎡,第二次分养的甲鱼放养密度控制在1~3只/㎡;第一次分养时间在第一年越冬后第二年的三至四月份,经过头年的养殖,此时甲鱼的平均规格在50g/只左右,已大部分能分辨出雌雄,因此分养时应分雌雄及大小二种规格进行放养;第二次分养在第三年的三至四月份,此时甲鱼经过在外塘二年的养殖,并且经过了二个越冬期,平均规格应在400g/只~600g/只,分养时应严格挑选出雌雄及大中小规格三个档次的甲鱼,并按大中小三种规格进行放养,分养的甲鱼应提前一天停食;分养时首先应将要抓捕的池塘水放或抽浅至一脚深,然后进行抓捕、冲洗、挑选、消毒、装袋以及称重,然后按放养计划分公母及大小或大中小规格进行放养;水质管理:养殖过程中,水质必需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同时必须每日巡池,观察甲鱼的活动及摄食情况,捞除漂浮的杂物及死鳖,根据水质情况采取适当措施,以保持水质符合要求,并作好档案记录;外塘稚鳖苗或鳖种放养要求肥水下塘,培育一定数量的浮游生物控制一些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无公害养殖中华鳖用水为洁净的外河水,养殖池水质通过物理、化学﹑生物调控措施,确保水质达到渔业水质标准,或者用尿素和磷肥、有机肥配制肥水,培育水体的有益微生物,肥料应在甲鱼放养前一周施放,饲养期间不施肥,施用量以水的透明度为依据,若透明度大于50cm,每亩施发酵并消毒过的有机肥50~75kg或尿素3~4kg和过磷酸钙2~3kg,透明度少于30cm,不施肥料,肥水的标准为:水呈淡绿色或棕绿色,池塘透明度不超过30cm,pH值7~9,溶解氧4mg/L以上;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须定期对养殖池塘水质进行交互式水体消毒,养殖前期每隔10~15天,养殖中后期每隔8~12天,使用无残留的常规水产专用消毒剂对养殖池塘水体进行全池轮换交替边洒消毒,水质良好的情况下,可适当延长消毒间隔时间;及时换水,养殖前期每10~15天换水一次,换水采用微流水形式加注新水,同时排走等量底层污水,换水量控制在5~10%,养殖中后期换水一周一次,换水方式同前所述,当养殖时间较长,水体氨氮浓度较高,富营养化严重时,换水量可适当加大,但换水必须采取微流水的形式,一边打进,一边放出,避免甲鱼应激;科学使用微生态制剂及水质改良剂,用于外用和内服,以改善养殖甲鱼的体内环境和养殖水体环境;越冬管理:到9月份中下旬,饲料的投喂将从每天投喂二餐,逐渐减少,到每天在中午水温最高时投喂一餐,当水温低于18℃时,即可停止投喂,进入越冬阶段的管理,具体措施如下:在甲鱼停食但还没有冬眠之前,彻底换掉养殖池塘中的水,当池塘中水排干时,立即进行生石灰化灰全池抛洒,生石灰用量不可超过全池泼洒消毒的用量,且抛洒时在甲鱼较集中的地方要适当少抛洒,没有甲鱼的地方适当多抛洒,同时须清除池底的石块、树枝及其它垃圾和杂质,并尽量清除掉池中底层的野杂鱼,然后立即进水,进水水质须良好无污染并经过消毒;甲鱼在越冬期间,管理上要保持四周环境安静,严禁噪声干扰;越冬过程中应保持较深的水位,应控制在1.1~1.3米;越冬过程中必须经常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水体符合要求;当水面结冰时,须破冰,以保证水体内的含氧量;消毒作为一项有效的改善水质和降低病原微生物,预防甲鱼疾病发生的手段,在越冬管理过程中仍须进行,但必须根据甲鱼越冬的特点来进行,选择温和型的药物,适当降低浓度,进行水体消毒,当水温在冬眠临界期,即甲鱼停食但还没有冬眠的时候,必须与正常管理过程一样进行消毒;疾病预防:定期消毒:选择无残留的消毒药物每隔10天,养殖前期二个月每隔15天,对外塘水体进行交互式水体消毒,外塘养殖甲鱼消毒药剂及使用浓度如下:石灰为50PPM,漂白粉为5~8PPM,碘制剂为2PPM,二氧化氯制剂为1~2PPM,苗期时施药浓度须适当降低;定期内服中草药:三黄解毒散:内服时间是每年的6月上旬,外塘甲鱼正常摄食后,将三黄解毒散磨成粉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添加比例为每公斤饲料15~20克,连续投喂10~15天;护肝散:内服时间安排在每年8月份中下旬,将“护肝散”磨成粉添加到饲料中制成药饵进行投喂,添加比例为每公斤饲料15~20克,连续投喂10~15天;定期投喂鲜活饵料:外塘苗种放养初投喂阶段1个月,在饲料中添加新鲜鸡蛋或鲜猪肝,添加量为3~5%;当外塘甲鱼生长到平均0.2斤/只以上时,即可在饲料中添加蔬菜和瓜果,捣成浆加入饲料搅拌均匀,制成颗粒饵料投喂,添加比例大蒜为2~3%,余量为5~10%的蔬菜和瓜果,每年至少应投喂2~3次,每次8~12天;稚鳖苗期时鲜鱼的添加办法是将购进的鲢鱼去头去鳞去内脏,洗净加水煮熟,剔除鱼骨和鱼刺,然后捣成鱼肉浆搅拌进饲料,制成颗粒投喂,添加比例为饲料的5%,当甲鱼达到100g/只以上时,将鲜鱼切成小块直接投喂,当甲鱼达到250g/只以上时,鲜鱼大块直接投喂,投喂量以每餐吃完为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龚老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21329.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