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及其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67126.2 | 申请日: | 2014-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533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19 |
发明(设计)人: | 王继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继忠 |
主分类号: | E02D5/38 | 分类号: | E02D5/38;E02D7/28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102218 北京市昌平区东小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包括有圆形护筒,夯击套筒,夯击锤,输料管,冲击锤尖,分Ⅰ、Ⅱ两种结构形式,其特征在于:第Ⅰ种形式为,护筒顶端设有夯击套筒和夯击锤,护筒底端设有冲击锤尖,护筒内部设有输料管,在冲击锤尖处设出料口,在护筒加设外加部件形成异形护筒;第Ⅱ种形式为,设两种锤击护筒方式,护筒底端设有冲击锤尖,护筒外壁设有多根钢管或U型钢,其中一根为输料管,在冲击锤尖处设出料口。本发明还包括一种采用上述施工装置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包括:1)对桩位;2)锤击夯击套筒形成桩孔;3)直至将护筒沉入设计深度;4)一边向输料管内输送混凝土一边上提护筒;5)直至将护筒提出;6)进行后续施工。 | ||
搜索关键词: | 混凝土 施工 装置 及其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包括有圆形护筒,夯击套筒,夯击锤,输料管,冲击锤尖,分为Ⅰ、Ⅱ两种结构形式,其特征在于:Ⅰ.第Ⅰ种结构形式的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结构如下:Ⅰ.1护筒顶端连接固定有夯击套筒,夯击套筒内设有可升降的夯击锤,通过夯击锤锤击夯击套筒实现护筒下沉;Ⅰ.2护筒底端连接固定有冲击锤尖,护筒下沉时冲击锤尖实现对土体的挤扩形成桩孔,冲击锤尖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之一构成:Ⅰ.2.1冲击锤尖由数片三角形钢板组成,每片钢板的上边分别与护筒底端以合页式连接便于合拢和打开,钢板向内合拢时形成中空的尖角向下的圆锥体,向外打开时形成开口;Ⅰ.2.2冲击锤尖由钢材铸造或锻造,锤尖内部设有一条竖向管道并连通数条分支管道,分支管道的出口设在冲击锤尖表面;Ⅰ.3护筒的内部设有可输送混凝土的输料管,输料管的上口在护筒上端探出护筒外,输料管的下口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设置:Ⅰ.3.1与上述Ⅰ.2.1所述的冲击锤尖的构成形式相对应,输料管的下口伸入到冲击锤尖的中空内腔,形成出料口;Ⅰ.3.2与上述Ⅰ.2.2所述的冲击锤尖的构成形式相对应,输料管的下口与冲击锤尖内部的竖向管道连通固定,在冲击锤尖处形成出料口;Ⅰ.4根据上部荷载和桩的承载力的设计要求,不需要增加桩的侧摩阻面积时,保持护筒原样;需要增加桩的侧摩阻面积时,可以选择下述方法之一在护筒外壁上加设外加部件,形成异形护筒:Ⅰ.4.1采用三片高度等于或小于护筒高度、宽度大于护筒直径的长条状钢板,贴合护筒外壁竖向拼合焊接,形成剖面外周为三角形的异形护筒;Ⅰ.4.2采用四片高度等于或小于护筒高度、宽度大于护筒直径的长条状钢板,贴合护筒外壁竖向拼合焊接,形成剖面外周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异形护筒;Ⅰ.4.3采用三根或者三根以上等于或小于护筒的高度的中空钢管或者U型钢条或者条状钢板,沿护筒外壁竖向等距焊接,形成剖面为圆形外部带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等距凸出部的异形护筒;Ⅱ.第Ⅱ种结构形式的混凝土桩的施工装置结构如下:Ⅱ.1通过下述的两种方式之一设置锤击护筒的方式:Ⅱ.1.1护筒顶端连接固定有夯击套筒,夯击套筒内设有可升降的夯击锤,通过夯击锤锤击夯击套筒实现护筒下沉;Ⅱ.1.2护筒内部底端设有一定高度的夯击台,护筒内部设有可升降的夯击锤,通过夯击锤锤击夯击台实现护筒下沉;Ⅱ.2护筒底端连接固定有冲击锤尖,护筒下沉时冲击锤尖实现对土体的冲击破坏,冲击锤尖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之一构成:Ⅱ.2.1冲击锤尖由数片三角形钢板组成,每片钢板的上边分别与护筒底端以合页式连接便于合拢和打开,钢板向内合拢时形成中空的尖角向下的圆锥体,向外打开时形成开口;Ⅱ.2.2冲击锤尖由钢材铸造或锻造,锤尖内部设有一条竖向管道并连通数条分支管道,分支管道的出口设在冲击锤尖表面;Ⅱ.3沿护筒外壁,竖向等距焊接三根或三根以上的中空钢管或者U型钢,形成剖面为圆形外部带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凸出部的异形护筒;Ⅱ.4以上述Ⅱ.3所述的数根中空钢管或者U型钢形成的管道的其中一根,用作可输送混凝土的输料管,输料管的上口设在护筒外壁上端,输料管下口通过下述两种方式之一设置:Ⅱ.4.1与上述Ⅱ.2.1所述的冲击锤尖的构成形式相对应,输料管的下口从护筒下端伸入到冲击锤尖的中空内腔,形成出料口;Ⅱ.4.1与上述Ⅱ.2.1所述的冲击锤尖的构成形式相对应,输料管的下口与冲击锤尖内部的竖向管道连通固定,在冲击锤尖处形成出料口。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继忠,未经王继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67126.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地下接桩施工方法
- 下一篇:基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