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造模具修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391798.7 | 申请日: | 2014-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76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C9/18 | 分类号: | B22C9/18;B22C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铸造模具修复方法,其步骤是1)对需要修复的木质、铝质或钢质铸造模具的待修复部位进行清理,并用酒精擦拭干净;2)根据清理后铸造模具待修复部位尺寸大小选择具体的修复方法当待修复部位最大尺寸不小于10mm时,先用背层修复材料进行预填充,待背层材料硬化后再用面层修复材料进行涂覆修复;否则,直接用面层修复材料进行涂覆修复;3)将涂覆修复后的铸造模具的修复层用手工电动打磨抛光设备进行修整,使修复层的尺寸达到铸造模具的尺寸要求,并将修复层的表面打磨光滑平整至粗糙度不低于0.8Ra级,即完成铸造模具的修复。本发明工艺简单,修复成本较低,修复周期短,可适合于木质、铝质或是钢质各种材质的铸造模具的修复需求。 | ||
搜索关键词: | 铸造 模具 修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铸造模具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步骤:1)对需要修复的木质、铝质或钢质铸造模具的待修复部位进行清理,并用酒精擦拭干净;2)根据清理后铸造模具待修复部位尺寸大小选择具体的修复方法:当待修复部位最大尺寸不小于10mm时,先用背层修复材料进行预填充,待背层材料硬化后再用面层修复材料进行涂覆修复;否则,直接用面层修复材料进行涂覆修复;3)将涂覆修复后的铸造模具的修复层用手工电动打磨抛光设备进行修整,使修复层的尺寸达到铸造模具的尺寸要求,并将修复层的表面打磨光滑平整至粗糙度不低于0.8Ra级,即完成铸造模具的修复;所述步骤2)中背层修复材料的组成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增韧剂和无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质量比为100:34:11:100~180,其中固化剂采用改性多元胺,增韧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无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的规格为6mm;预填充时,将以上四种原料混合均匀的背层修复材料填充到铸造模具需要修复部位,捣实使之平整,并在距模具表面预留下2~3mm凹陷作为修复的空间用于以后填充面层修复材料;所述步骤2)中面层修复材料的组成为环氧树脂、固化剂、增韧剂和粒度为280~400目的耐磨粉料,质量比为100:34:11:218,其中固化剂采用改性多元胺,增韧剂采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耐磨粉料由重量比为140份的碳化硅粉末和70份的氧化铝粉末混合组成。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391798.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