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粗糙化棒材爆炸压合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15758.1 | 申请日: | 2014-08-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8353B | 公开(公告)日: | 2016-10-26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昊;任丽杰;沈兆武;缪广红;王德宝;万晓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3K20/08 | 分类号: | B23K20/08;B23K20/24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孟卜娟;贾玉忠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表面粗糙化棒材爆炸压合方法,以圆形材料为芯材,以功能性管材为外包管,对芯材外表面或管材内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外包管与芯材之间留有0.5‑15.0mm间隙,使用水作为传压介质,以爆炸索作为复合能源,爆炸压合,芯材与外包管结合处形成一定厚度的相互咬合区。压合过程为纯物理过程,区别于爆炸焊接。咬合区金属变形完全为物理变化,无金属过熔或脆性化合物产生。相互咬合区厚度可调节,且压合窗口较宽,产品质量较高。适用范围广泛,新型的装药结构和传压设计,对于不同规格不同材料的芯材和外包管药量能够灵活调整,适合在工厂大批量生产。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 粗糙 化棒材 爆炸 方法 | ||
【主权项】:
表面粗糙化棒材爆炸压合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圆形材料为芯材,以功能性管材为外包管,在芯材外表面或外包管内表面进行粗糙化处理,外包管与芯材之间留有0.5‑15.0mm间隙,使用水作为传压介质,以爆炸索作为复合能源,爆炸压合,爆炸压合后的材料在两种材料间形成一定厚度的相互咬合区。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1575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