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超低比导通电阻特性的高压功率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24546.X | 申请日: | 2014-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01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0 |
发明(设计)人: | 张波;章文通;陈钢;乔明;李肇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L29/10 | 分类号: | H01L29/10 |
代理公司: | 成都宏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7 | 代理人: | 李玉兴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半导体功率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具有超低比导通电阻特性的高压功率器件。本发明基于全域积累概念,提出一种超低比导通电阻高压功率器件。该器件漂移区使用低掺杂并在引入跨过整个漂移区的全域薄层介质,设计使得器件关态时器件能承受高电压,开态时形成横跨整个漂移区的积累层,降低比导通电阻,缓解了器件比导通电阻与耐压的矛盾关系。本发明器件耐压时漂移区与栅极同时参与耐压,其较低掺杂保证器件纵向电场接近矩形分布,具有最佳的耐压性能。本发明尤其适用于高压功率器件。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通电 特性 高压 功率 器件 | ||
【主权项】:
一种具有超低比导通电阻特性的高压功率器件,其特征在于,其元胞结构由全域栅结构(1)和漂移区结构(2)构成,其中全域栅结构(1)位于2个漂移区结构(2)之间,全域栅结构(1)与漂移区结构(2)之间通过第一介质层(11)和第二介质层(22)隔离;所述全域栅结构(1)包括第一漂移区(35)、位于第一漂移区(35)上层的第一P型阱区(21)、位于第一漂移区(35)下层的第一N型掺杂区(33)、位于第一P型阱区(21)上层的P+源极接触区(22)和位于第一N型掺杂区(33)下层的漏端接触P+区(23);其中,P+源极接触区(22)上表面设置有栅极金属(42);所述漂移区结构(2)包括第二漂移区(32)、位于第二漂移区(32)上层的第二P型阱区(20)、位于第二漂移区(32)下层的第二N型掺杂区(30)、位于第二N型掺杂区(30)下层的漏端接触N+区(34)和位于第二P型阱区(20)上层的P+源极接触区(22)与N+源极接触区(31);所述P+源极接触区(22)与N+源极接触区(31)相互独立,P+源极接触区(22)与N+源极接触区(31)上表面设置有源极金属(41),N+源极接触区(31)位于靠近全域栅结构(1)的一侧;所述P+源极接触区(22)与N+源极接触区(31)之间、第一P型阱区(21)与第二P型阱区(20)之间、第一漂移区(35)与第二漂移区(32)之间通过第一介质层(11)隔离;所述第一N型掺杂区(33)与第二N型掺杂区(30)之间、漏端接触P+区(23)与漏端接触N+区(34)之间通过第二介质层(22)隔离;所述漏端接触P+区(23)与漏端接触N+区(34)下表面设置有漏极金属(4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24546.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一种OLED显示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