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铸件模具加工中面超差的补救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55798.9 | 申请日: | 2014-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596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宫继祥;韩大明;于中彦;方月华;陈忠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顺达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7/00 | 分类号: | B23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40 | 代理人: | 范光晔 |
地址: | 15000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铸件模具加工中面超差的补救方法,属于模具面超差补救方法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型面过切后堆焊再铣削的补救方法虽然有效,但需要重新投入人力和设备,还有一些材料消耗,也要增加制造周期的问题。本发明铸件采用气焊火焰加热,氧气压力为0.4~0.7Mpa,乙炔压力为0.06~0.09Mpa,火焰均匀地在超差面环形移动,直至超差面边缘,从铸件达红热状态起,在铸件上再继续加热5~40秒钟即可。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技术效果是1、成本非常低。乙炔加上氧气的成本相比堆焊再铣削的成本低很多。2、补救周期非常短。一般一小时左右即解决问题。3、铸件冷却后符合技术要求,完全满足质量验收标准。 | ||
搜索关键词: | 铸件 模具 加工 中面超差 补救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铸件模具加工中面超差的补救方法,其特征在于,铸件采用气焊火焰加热,氧气压力为0.4~0.7Mpa,乙炔压力为0.06~0.09Mpa,火焰均匀地在超差面环形移动,直至超差面边缘,从铸件达红热状态起,在铸件上再继续加热5~40秒钟即可;所述铸件达红热状态的温度为900~1200℃;所述铸件材料为灰口铁、球墨铸铁或合金铸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顺达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顺达冲压件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55798.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中等功率的光纤激光焊接头
- 下一篇:密封垫片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