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459369.9 申请日: 2014-09-11
公开(公告)号: CN104255409B 公开(公告)日: 2017-07-28
发明(设计)人: 邓鼎勋 申请(专利权)人: 杨盛;邓鼎勋
主分类号: A01K67/033 分类号: A01K67/033;A01G31/00;A23K10/30;A23K10/20;A23K10/18
代理公司: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4218 代理人: 杨建新
地址: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金*** 国省代码: 海南;4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发明公开一种“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属于生物质资源的饲料加工领域,其特征在于利用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为基料,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在一种“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在共生培养的过程中“蚓触圈”及绞股蓝根际复合菌群在小球藻生长因子的促助下,协同转化混合菌糠,生成富含多种天然免疫活性物质的有机免疫饲料源。可部分替代饲用抗生素用于畜禽水产动物饲养,减少抗生素在养殖产品残留,促进健康肉食品的生产。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南参桑芝藻 地龙 有机 免疫 饲料 生产 方法
【主权项】:
一种“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为基料,利用小球藻糖浆为营养源,在一种“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内进行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绞股蓝植株移植于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的混合菌糠培养基中驯化培植二十天左右;(2)将桑黄菌糠与灵芝草菌糠按各50%的比例混合均匀,调节含水量60%~70%;(3)将已驯化生根、长度约30cm的绞股蓝植株分多层四周均布横插入“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的梳型竖齿缝中,植株约10cm在筐外,20cm在筐内;每筐反应器约植入400株胶股兰植株;(4)上述“绞股蓝与蚯蚓共生培养的双叠梳筐型生物反应器”由一块50cmx50cm的漏缝底板和两个高25cm的梳型边框叠加组合成一个筐型生物反应器,并在器内设置供氧管;梳型边框利于藤状绞股蓝植株植入和卸出;供氧管为器内生物反应供给氧气;(5)将混合菌糠加入反应器内,边加入边调整绞股蓝植株处于水平位置,筐内混合菌糠填充高度约45cm;供氧管散气头位于反应器内中心点;(6)将1~2万条一月龄幼蚓放入反应器内,与绞股蓝共生培养30~40天;(7)通过供气管向反应器连续供给18℃~20℃的压缩空气;(8)隔天向反应器上部菌糠表面加入适量的小球藻糖浆;(9)培养结束后将绞股蓝,蚯蚓连同菌糠蚓沙一起卸出混合粉碎成“南参桑芝藻地龙”浓膏;(10)将“南参桑芝藻地龙”浓膏经45℃以下低温干燥得“南参桑芝藻地龙”有机免疫饲料源产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盛;邓鼎勋,未经杨盛;邓鼎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59369.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