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牡蛎立式生长特性制备单体牡蛎苗种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81832.X | 申请日: | 2014-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410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发明(设计)人: | 张跃环;喻子牛;苏家齐;张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 |
地址: | 510301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牡蛎立式生长特性制备单体牡蛎苗种的方法。本发明利用牡蛎稚贝在高密度下(2‑3个/mL)具有立式生长的特性,结合20‑30mm稚贝具个别自然脱落的现象;通过高密度采苗、稚贝培养、稚贝脱基等技术手段,可获得大量健康完整的中规格单体牡蛎苗种。本发明获得的单体苗种,与波纹板、塑料片等获得的匍匐式生长的右壳为扁平状态单体苗种不同,具有牡蛎原始的贝壳形态,其外观更加漂亮,经济价值更高。本发明获得的单体牡蛎苗种,可直接利用8mm以上网孔的筛绢网笼养成,回避了利用<8mm网孔网袋中间培育过程,简化了单体牡蛎培育环节。本发明的单体牡蛎苗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存活率高、产量大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牡蛎 立式 生长 特性 制备 单体 苗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利用牡蛎立式生长特性制备单体牡蛎苗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高密度采苗:以20‑30%出现眼点、足外伸状态的牡蛎幼虫为采苗时期,幼虫密度控制在2‑3个/mL,利用牡蛎壳作为附着基采苗,经过5‑10d时间完成采苗,稚贝附着在牡蛎壳上;b、稚贝培养:以60‑80目过滤后的虾池水作为单胞藻饵料来源,微充气培养进行稚贝培育30‑45d,期间常换水,其中,温度、盐度、pH常规水质指标按照每种牡蛎生物学特点而定;c、稚贝脱基:当稚贝壳高生长至20‑30mm时,每一片牡蛎壳上都布满了立式生长的苗种,轻轻掰取,之后成片刮取即可获得单体苗种;所述的a步骤高密度采苗中,所述的利用牡蛎壳作为附着基采苗,其是选用牡蛎右壳作为附着基采苗,牡蛎壳的密度是2000‑3000片/m3,每两个牡蛎壳间用塑料气管隔开,形成2‑3cm间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81832.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