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优化的温度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490789.3 | 申请日: | 2014-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17194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8 |
发明(设计)人: | 薛安克;邹琴;张日东;王俊宏;张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G05D23/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优化的温度控制方法。在实际工业控制中,活性剂反应器温度控制是一个非线性、不确定和时滞的过程,传统控制方法常常不能满足预期的控制效果。本发明通过反应器温度对象的阶跃响应数据建立反应器温度对象的模型,然后结合状态过程变量和输出误差建立了扩展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依据模型预测控制的方法去优化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的参数,最后对被控对象实施PID控制。本发明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又保证了结构形式简单。 | ||
搜索关键词: | 最小化 状态 空间 模型 预测 控制 优化 温度 方法 | ||
【主权项】:
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预测控制优化的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步骤1、建立被控对象的扩展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具体步骤是:1.1、通过被控对象的实时阶跃响应数据得到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模型为: 其中,G(s)为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s为拉普拉斯变换算子,K为模型增益,T为模型的时间常数,τ为模型的滞后时间;1.2、将步骤1.1中得到的模型进行离散化,采样时间是Ts,得到差分模型形式:Δy(k+1)+L1Δy(k)=Sd+1Δu(k‑d)其中,Δ是差分算子,L1,Sd+1为离散后得到的系数,Sd+1=K(1+L1),实际过程的时滞d=τ/Ts,y(k)表示k时刻实际过程的输出值,u(k)是k时刻的控制量;1.3、选取如下状态空间变量:Δxm(k)T=[Δy(k),Δu(k‑1),Δu(k‑2),…,Δu(k‑d)]进而将步骤1.2中的模型转化为状态空间模型,其形式如下:Δxm(k+1)=AmΔxm(k)+BmΔu(k)Δy(k+1)=CmΔxm(k+1)其中, Bm=[0 1 0 … 0]TCm=[1 0 … 0]1.4、将步骤1.3中的状态空间模型转化成包含状态变量和输出误差的扩展非最小化状态空间模型,形式如下:z(k+1)=Az(k)+BΔu(k)+CΔr(k+1)其中, e(k)=y(k)‑r(k)r(k)为k时刻的期望输出值,e(k)为k时刻的实际输出值与期望输出值之间的差值,0是维数为d+1的零矩阵;步骤2、设计被控对象的PID控制器,具体步骤是:2.1、选取过程对象的目标函数,形式如下:minJ(k)=ΖTQΖ+Δu(k)TωΔu(k)Q=block diag{Q1,Q2,…,QP}其中,ΔR=[Δr(k+1) Δr(k+2) … Δr(k+P)]Tr(k+i)=αiy(k)+(1‑αi)c(k),i=1,2,…,Pψ=[B,AB,A2B,…,AP‑1B]TP是预测时域,α是参考轨迹的柔化因子,c(k)是k时刻的设定值,ω是控制量的权重系数,Q是过程状态的权矩阵并为对称矩阵,min表示求最小值;2.2、依据步骤2.1中的目标函数求解PID控制器的参数,具体如下:先将控制量u(k)进行变换:u(k)=u(k‑1)+Kp(k)(e1(k)‑e1(k‑1))+Ki(k)e1(k)+Kd(k)(e1(k)‑2e1(k‑1)+e1(k‑2))e1(k)=c(k)‑y(k)其中,Kp(k)、Ki(k)、Kd(k)分别是k时刻PID控制器的比例、微分、积分参数,e1(k)是k时刻设定值与实际输出值之间的差值;进一步可以将控制量u(k)简化成矩阵形式:u(k)=u(k‑1)+w(k)TE(k)w(k)=[w1(k),w2(k),w3(k)]Tw1(k)=Kp(k)+Ki(k)+Kd(k)w2(k)=‑Kp(k)‑2Kd(k)w3(k)=Kd(k)E(k)=[e1(k),e1(k‑1),e1(k‑2)]T结合控制量u(k)的矩阵形式和步骤2.1中的目标函数,可以求得: 进一步可以得到:Kp(k)=‑w2(k)‑2Kd(k)Ki(k)=w1(k)‑KP(k)‑Kd(k)Kd(k)=w3(k)2.3、得到PID控制器的参数Kp(k)、Ki(k)、Kd(k)后构成控制量u(k)=u(k‑1)+Kp(k)(e1(k)‑e1(k‑1))+Ki(k)e1(k)+Kd(k)(e1(k)‑2e1(k‑1)+e1(k‑2)),并将其作用于过程被控对象;2.4、在k+j时刻,依照2.1到2.3中的步骤继续求解PID控制器新的参数Kp(k+j)、Ki(k+j)、Kd(k+j),j=1,2,3,…。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90789.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