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球阀阀体复合轧环成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4443.0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2686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华林;邓加东;钱东升;汪小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H1/06 | 分类号: | B21H1/06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球阀阀体复合轧环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环坯设计,根据锻件尺寸,计算环坯体积,设计轧比,确定环坯尺寸;2)孔型设计,结合复合轧环稳定变形条件和轧制设备结构要求,根据锻件和环坯尺寸,确定主轧辊、芯辊和副轧辊工作面形状尺寸;3)轧制成形,通过控制主轧辊进给速度和副轧辊工作位置,按表面横轧、轧环和整形三个阶段对环坯进行轧制成形。本发明具有能源和材料消耗低、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低的技术经济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阀 阀体 复合 成形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球阀阀体复合轧环成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环坯设计环坯为矩形截面,其尺寸按如下步骤确定:(1)确定环坯体积首先按下式计算锻件体积V=πBRs2-πB312-πBr2,]]>其中,Rs、B、r分别为锻件的球面半径、高度和内孔半径;依据塑性变形体积不变原理,考虑环坯加热氧化烧损,取烧损系数α为3%~5%,确定环坯体积为V0=(1+α)V;(2)确定轧比轧比k是指环坯截面积与锻件截面积之比,即k=s0/s,其中s0为环坯截面积,s0=(R0‑r0)B0,式中R0、B0、r0分别为环坯的外半径、高度和环坯内半径;s为锻件截面积,k取1.2~3;(3)确定环坯尺寸由于采用闭式孔型,取环坯高度与锻件高度相等,即B0=B;根据环坯体积、高度和轧比,确定环坯内半径r0=V02πks-ks2B0]]>则环坯外半径R0=V02πks+ks2B0;]]>2)轧制孔型设计复合轧环过程包含表面横轧和普通轧环两阶段;表面横轧阶段,轧制孔型由主轧辊和两个副轧辊工作面组成;普通轧环阶段,轧制孔型是由主轧辊和芯辊工作面组成;主轧辊、芯辊和两个副轧辊工作面分别按如下设计:(1)主轧辊工作面主轧辊采用闭式结构,其工作面为球面;主轧辊球面半径Rsm=Rs主轧辊工作面高度Bm=B+Δ1,其中Δ1=1~4,单位为mm主轧辊线速度vm取1.0~1.2m/s,根据主轧辊线速度确定其最大工作面半径Rm2=vm2πnm]]>其中,电机转速n,传动比η,主轧辊转速主轧辊最小工作面半径Rm1=Rm2-(Rsm-Rsm2-Bm24)]]>通过在主轧辊上设计上下侧壁形成闭式孔型,侧壁径向宽度不能大于锻件端面壁厚,即Lmu<Rs2-B24-r]]>取Lmu为主轧辊侧壁径向宽度;主轧辊下侧壁宽度Lml=Lmu,Bmu=Bml=(0.1~0.3)B;Bmu为主轧辊上侧壁高度,Bml为下侧壁高度;(2)芯辊工作面芯辊工作面高度Bi=B+Δ2,其中Δ2=20~80,单位为mm芯辊工作面半径Ri需满足:Ri≥Rm1(R0-r0)17.5βRm1-(R0-r0)]]>其中,摩擦角β=arctanμ,μ为摩擦系数;芯辊半径Ri还需满足:Ri≤r0‑10;(3)副轧辊工作面副轧辊型腔球面半径Rsc=Rs副轧辊型腔高度Bc=Bm+Δ3,其中Δ3=1~4,单位为mm副轧辊最小工作面半径Rc1=(0.3~0.7)Rm1副轧辊上下腔宽度取Lcu=Lcl=(1.5~3)Lmu,副轧辊上、下侧壁高度取Bcu=Bcl=(0.1~0.3)B;两个副轧辊分别布置于芯辊下方左右两侧,其圆心与芯辊圆心的连线与竖直线夹角θ1和θ2为50°~70°;轧制过程中,针对不同阶段变形特点,左、右副轧辊位置布置不同;表面横轧阶段,两个副轧辊对称布置于芯辊左右两侧,其角度θ1、θ2均为60°;普通轧环阶段,右副轧辊角度θ2略大于左副轧辊,右副轧辊角度θ2取65°~70°,左副轧辊角度θ1取50°~55°;3)轧制成形按上述方法设计加工环坯和轧制孔型,将轧制孔型安装于轧制设备内,将环坯放置于芯辊上,通过控制左、右副轧辊位置和主轧辊进给速度,按表面横轧、轧环和整形三个阶段对环坯进行轧制成形;第一阶段:控制左、右副轧辊位置呈不对称分布,使环坯进入主轧辊和左、右副轧辊构成的轧制孔型,对环坯进行表面横轧,控制主轧辊慢速进给,消除环坯初始壁厚差和椭圆度,使其表面轮廓充型;第二阶段,当环坯表面轮廓充满轧辊型腔后,控制左、右副轧辊位置呈对称分布,使环坯进入主轧辊和芯辊构成的轧制孔型,对其进行轧环,控制主轧辊快速进给速度,使环件产生整体变形而扩大直径;第三阶段,当环坯外表面即将贴合副轧辊型腔内表面时,控制主轧辊以较低速进给,对环坯进行整形轧制,消除环坯变形产生的壁厚差,降低环坯变形速度,直至其与副轧辊型腔完全贴合后,停止进给,轧制过程结束;步骤3)中,第一阶段:慢速进给速度第二阶段:快速进给速度v2=(1.5~3)v1第三阶段:较低速进给速度v3=0.1~0.5,单位为mm/s。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9444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铝-不锈钢复合管的热等静压成型的包套方法
- 下一篇:翼子板的成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