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余气回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494485.4 | 申请日: | 2014-09-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90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张德均;许克军;方海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7/00 | 分类号: | F17C7/00;F17C13/02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余气回收工艺,当待卸气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部压力>余气接收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部压力时,待卸气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的余气利用压力差以不经天然气压缩机的方式被直接充入余气接收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对应连接本发明的天然气压缩机进气口连通管和天然气压缩机出气口连通管的天然气压缩机始终处于停止状态;当待卸气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部压力≤余气接收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部压力时,待卸气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的余气则经天然气压缩机压缩后被强制压入余气接收拖车所运载的气罐内。本发明既利于环保,也使环境免受损害,也能节约能源,将原本排放到大气中的天然气进行充分回收并利用,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降低余气回收的人力、物力成本及其耗电量。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余气回收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该工艺所利用的余气回收装置,该余气回收装置包括卸气软管(3)、充气软管(4)、充/卸气柱(5)、余气放空阀(F1)、余气回收阀(F2)、放空管线、余气回收罐(6)、余气排流阀(F5)、进气阀(F3)、出气阀(F4)、天然气压缩机(7)、第一安全阀(A1)和第二安全阀(A2);卸气软管(3)通过充/卸气柱(5)连接充气软管(4),卸气软管(3)一者或卸气软管(3)与充气软管(4)两者通过充/卸气柱(5)连接余气放空阀(F1)、第一安全阀(A1)和余气回收阀(F2),余气放空阀(F1)与第一安全阀(A1)同时连通放空管线,余气回收阀(F2)通过余气回收罐(6)连通余气排流阀(F5),卸气软管(3)还通过充/卸气柱(5)和进气阀(F3)连接天然气压缩机(7)的进气口,天然气压缩机(7)的放空口通过第二安全阀(A2)连接放空管线,天然气压缩机(7)的出气口通过出气阀(F4)连接充/卸气柱(5);该工艺为:①在所有所运载气罐的待卸气/充气拖车之中,选择其中所运载的气罐内部气压最高的拖车作为待卸气拖车(1)且选择其中所运载的气罐内部气压最低的拖车作为余气接收拖车(2),再使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通过卸气软管(3)和充/气柱同时连接余气放空阀(F1)、第一安全阀(A1)、余气回收阀(F2)和进气阀(F3),并使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通过充气软管(4)和充/卸气柱(5)连接出气阀(F4),乃至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相应依次通过卸气软管(3)、充/卸气柱(5)与充气软管(4)连接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②将天然气压缩机(7)的进气口压力数值范围设置为P1‑P2,P1<P2,P2为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的最高压力数值,但P1>一个标准大气压并将天然气压缩机(7)的出气口压力数值范围设置为P2‑P3,P2<P3,P3为被选天然气压缩机(7)出气口最大安全额定压力数值;③当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部的压力>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内部的压力时,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部的余气利用压力差以不经天然气压缩机(7)的方式直接依次通过卸气软管(3)、充/卸气柱(5)与充气软管(4)充入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内;当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部的压力≤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内部的压力时,启动天然气压缩机(7)并打开进气阀(F3)和出气阀(F4),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的气体经进气阀(F3)被抽入天然气压缩机(7),再被天然气压缩机(7)压缩后经出气阀(F4)进入余气接收拖车(2)所运载的气罐内,继而直至当天然气压缩机(7)的出气口压力数值大于P3或其进气口压力数值低于P1时,再使天然气压缩机(7)停机;④在天然气压缩机(7)停机后,打开余气放空阀(F1)且关闭余气排流阀(F5),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剩余的天然气通过余气回收阀(F2)自动进入余气回收罐(6)内,当余气回收罐(6)内的压力达到最大安全额定压力数值时,打开余气放空阀(F1)但关闭余气回收阀(F2),待卸气拖车(1)所运载的气罐内剩余的气体则依次通过余气放空阀(F1)和放空管线被排入大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疆新捷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49448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