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00650.2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529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福冈义刚;文野裕一;田中祐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久保田 |
主分类号: | A01F12/18 | 分类号: | A01F12/18;A01F12/44;A01F12/46;A01F12/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冯春时,李婷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处理能力优异的脱粒装置,即使在大量供给脱粒处理物的场合也不会导致脱粒处理所需的负荷增大,能够对脱粒处理物实施充分的脱粒处理。该脱粒装置具备通过以支轴(15)为支点被驱动旋转而对供给到脱粒室(14)的收割禾秆实施脱粒处理的脱粒筒(16),该脱粒筒(16)包括多个棒状部件(47)、支承部件(44、46)及多个脱粒齿(48),多个棒状部件(47)以沿着支轴(15)的姿势在脱粒筒(16)的周向上隔开既定间隔排列地配备;支承部件(44、46)配备在支轴(15)的前后,以便支承这些棒状部件(47);多个脱粒齿(48)装备在各棒状部件(47)上,以从棒状部件(47)朝向脱粒筒(16)的外方突出的姿势在前后方向上隔开既定间隔地排列。 | ||
搜索关键词: | 脱粒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全喂入型联合收割机的脱粒结构,具备扒入部和脱粒处理部,所述扒入部具有圆锥台状的基部以及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外周的螺旋叶片,构成脱粒筒的前端部,所述螺旋叶片随着上述脱粒筒的旋转而朝向后方扒入并输送被供给输送来的收割禾秆,所述脱粒处理部与所述扒入部的后端相连,具有多个脱粒齿,在所述扒入部的下方,配备有输送辅助引导件,所述输送辅助引导件对由所述螺旋叶片进行的收割禾秆的扒入输送进行辅助,在所述脱粒处理部的下方,设置有承接网,所述承接网使所述脱粒处理部处的脱粒处理物漏下,在所述扒入部的外周面上,配备有以朝向上述脱粒筒的直径方向外方立设的状态熔接的呈螺旋状的支承板,上述螺旋叶片装拆自如地安装至上述支承板,上述支承板具备前侧面和后侧面,上述前侧面上突出设置有对上述支承板进行支承的多个加强肋,上述后侧面上没有加强肋,跨上述支承板的上述前侧面与上述扒入部的外周面,以在上述脱粒筒的周向上隔开间隔的状态,熔接上述多个加强肋,上述多个加强肋中最靠输送方向下游侧的加强肋在上述脱粒筒的周向上与上述支承板的后端之间隔开的距离,小于上述支承板的前端与上述多个加强肋中最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加强肋之间的相隔距离,上述脱粒处理部具备在输送方向上延伸的多个棒状部件,该棒状部件与上述圆锥台形的基部的后端外周部相连,上述脱粒齿以在输送方向上排列的姿势从上述各棒状部件突出,在上述扒入部的前端下方设置有收割禾秆的供给口,上述螺旋叶片构成为,将从上述供给口供给来的收割禾秆朝向上述脱粒处理部扒入和输送,并且,上述螺旋叶片仅设置在上述扒入部上,上述棒状部件的前端的位置比上述脱粒筒的径向上的上述螺旋叶片的最外端靠内侧,上述多个脱粒齿中最靠输送方向上游侧的脱粒齿以与上述螺旋叶片的后端之间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久保田,未经株式会社久保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00650.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于干旱地区的自动延时渗灌装置
- 下一篇:定植板蔬菜收获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