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皮秒脉冲激光振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41831.X | 申请日: | 2014-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003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31 |
发明(设计)人: | 郝强;张青山;曾和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S3/067 | 分类号: | H01S3/067;H01S3/0941;H01S3/13;H01S3/098 |
代理公司: | 上海脱颖律师事务所 31259 | 代理人: | 张群峰 |
地址: | 20009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皮秒脉冲激光振荡器,包括泵浦光发生模块和激光发生模块,激光发生模块包括谐振腔内彼此对应的第一光纤准直器和第二光纤准直器,第二光纤准直器的输出端和第一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1/4波片、第一1/2波片、偏振分束晶体和第二1/4波片,在谐振腔内偏振分束晶体90°反射光路上还顺次设置有第二1/2波片和第三光纤准直器;在谐振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在其上部设置有U形槽,第一光纤准直器的圆柱铜管前端定位固定于第一支柱的U型槽内,在外壳的中层表面上固定设有与第一支柱对应的第一半圆形刻槽,圆柱铜管尾端定位固定于中层平面上的第一半圆柱刻槽。该皮秒脉冲激光振荡器可实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且锁模稳定。 | ||
搜索关键词: | 脉冲 激光 振荡器 | ||
【主权项】:
1.一种皮秒脉冲激光振荡器,包括:泵浦光发生模块,包括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及泵浦隔离器,激光二极管的输出端与泵浦隔离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激光二极管在驱动电路的驱动下产生的连续光经过泵浦隔离器输出;激光发生模块,包括外壳、位于外壳内的谐振腔、增益光纤以及固定在谐振腔内彼此对应的第一光纤准直器和第二光纤准直器,其中第一光纤准直器的反射端与泵浦隔离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光纤准直器的公共端与增益光纤的输入端连接,增益光纤的输出端与第二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相连,第二光纤准直器的输出端和第一光纤准直器的输入端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1/4波片、第一1/2波片、偏振分束晶体和第二1/4波片,在谐振腔内偏振分束晶体90°反射光路上还顺次设置有第二1/2波片和第三光纤准直器;在谐振腔内固定设置有第一支柱,在第一支柱的上部设置有U形槽,第一光纤准直器的圆柱铜管前端定位固定于第一支柱的U型槽内,外壳包括位于外壳底面和上表面之间围绕外壳设置的中层平面,在中层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一支柱对应的第一半圆柱刻槽,第一光纤准直器圆柱铜管尾端定位固定于中层平面上的第一半圆柱刻槽;所述泵浦光发生模块和激光发生模块上下叠置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其中在谐振腔内还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柱,在第二支柱的上部设置有U形槽,第二光纤准直器的圆柱铜管前端定位固定于第二支柱的U型槽内,在中层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二支柱对应的第二半圆柱刻槽,第二光纤准直器圆柱铜管尾端定位固定于中层平面上的第二半圆柱刻槽;其中在谐振腔内还固定设置有第三支柱,在第三支柱的上部设置有U形槽,第三光纤准直器的圆柱铜管前端定位固定于第三支柱的U型槽内,在中层表面上固定设置有与第三支柱对应的第三半圆柱刻槽,第三光纤准直器圆柱铜管尾端定位固定于中层平面上的第三半圆柱刻槽;其中在中层平面上还设置有环形刻槽,第一光纤准直器、增益光纤、第二光纤准直器、第三光纤准直器的光纤部分均贴合于中层平面上的环形刻槽;其中在中层平面与顶面之间的侧壁上设置有通孔,第三光纤准直器的输出端通过该通孔将脉冲激光导出激光发生模块;其中第三光纤准直器为偏振分束准直器,具有两个偏振方向相互垂直的输出端口,其中一个端口为监测输出端,用于监测激光振荡器的锁模状态,另一个端口为脉冲激光输出端,用于输出脉冲激光;监测输出端和脉冲激光输出端的尾纤由模块外壳侧壁通孔穿出激光发生模块;其中泵浦光发生模块与激光发生模块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其中增益光纤为掺杂有稀土离子的单模有源光纤;其中第三光纤准直器的尾纤为单模光纤或单模保偏光纤;其中第一光纤准直器、第二光纤准直器以及激光二极管和泵浦隔离器的尾纤均为普通单模光纤。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理工大学,未经上海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41831.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社区服务信息系统
- 下一篇:基于二维码的移动支付方法和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