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59718.4 | 申请日: | 2014-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629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2-18 |
发明(设计)人: | 谢红云;张良浩;刘硕;张万荣;赵飞义;邓蔷薇;江之韵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3F3/04 | 分类号: | H03F3/04;H03G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刘萍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涉及射频集成电路技术领域。该放大器包括Cascode输入级,电流复用放大级,输出缓冲级和电流镜增益控制级。本发明采用Cascode结构实现输入匹配和噪声匹配,同时获得高增益。本发明采用两级电流复用结构将放大级和输出缓冲级连接起来,有效地降低该放大器的功耗。本发明采用电流镜增益控制结构实现增益可控,同时保证了电路的良好线性度和功率效率。 | ||
搜索关键词: | 宽带 可变 增益 放大器 | ||
【主权项】:
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其特征在于该超宽带可变增益放大器包括:第一异质结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1),第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2),第三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3),第四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4),第五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5),第六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6),第七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7),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电感(L1),第二电感(L2),第三电感(L3),第四电感(L4),第五电感(L5),第六电感(L6),第七电感(L7),第一电压源(V1),第二电压源(V2),第三电压源(V3),可控电压源Vctrl;其中:第一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1)的基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一端、第一电感(L1)的一端以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第一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1)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第一电容(C1)的另一端和第三电感(L3)的一端,第一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2)的发射极;第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2)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第二电感(L2)的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一端,第二电感(L2)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一端;第三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3)的基极同时连接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第三电阻(R3)的一端、第七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7)的集电极以及第十一电阻(R11)的一端,第三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五电感(L5)的一端,第三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3)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第五电容(C5)的一端和第四电感(L4)的一端;第四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4)的基极同时连接第六电阻(R6)的一端和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第四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4)的发射极同时连接第四电容(C4)的一端和第四电感(L4)的另一端,第四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4)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第三电容(C3)的一端、第六电感(L6)的一端以及第七电感(L7)的一端,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连接第七电感(L7)的另一端;第五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5)的基极同时连接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以及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第五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5)的发射极连接第七电阻(R7)的一端,第五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5)的集电极同时连接第五电感(L5)的另一端和第六电容(C6)的一端;第六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6)的基极同时连接第七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7)的基极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第六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6)的发射极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七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7)的发射极连接第九电阻(R9)的一端;第二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2)的基极和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压源(V1);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和第六电感(L6)的另一端都连接第二电压源(V2);第六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6)的集电极连接第三电压源(V3);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第三电感(L3)的另一端、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第九电阻(R9)的另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另一端、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都连接接地端;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连接可控电压源(Vctrl);信号输入端RF_in连接第一电感(L1)的另一端,第五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Q5)的发射极和第七电阻(R7)的一端连接信号输出端RF_out。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59718.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