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交替齿须叠合梁与板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1885.9 | 申请日: | 2014-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648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年;汪青杰;郑怡;徐春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建筑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2/38 | 分类号: | E04C2/38;E04C2/06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21234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168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替齿须叠合梁与板,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包括相互连接的叠合梁与叠合板,所述叠合梁两端分别与叠合板配合接缝连接,所述叠合梁底壳上等间距布置有预制梁混凝土横肋,预制梁纵向钢筋置于底壳内并伸出两端,腰筋置于底壳内;所述叠合板沿其纵向分别设置交替相间的纵向肋和纵向槽,纵向肋内布置预制先置外伸钢筋,纵向槽内在施工时布置现浇后置钢筋;沿叠合板横向两侧分别为交替齿须结构,相接后浇注混凝土。本发明承载力高、施工方便、施工速度快、经济效果好,运输方便,运输过程中不易损坏,施工过程中避免穿筋,缩短工时,降低造价。 | ||
搜索关键词: | 交替 叠合 | ||
【主权项】:
一种交替齿须叠合梁与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连接的叠合梁与叠合板,所述叠合梁两端分别与叠合板配合接缝连接,所述叠合梁包括预制梁混凝土边壳(1)、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预制梁混凝土底壳(3)、预制梁纵向钢筋(4)、箍筋(5)、腰筋(6)和后浇混凝土层(14),所述两侧预制梁混凝土边壳(1)间设置底壳(3),在底壳上的两预制梁混凝土边壳(1)间等间距布置有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最外侧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距其相应端部长度为两个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间距离的一半,预制梁混凝土边壳(1)和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的高度相等且低于上部纵筋30~40mm;预制梁纵向钢筋(4)置于底壳(3)内并伸出两端,腰筋(6)置于底壳(3)内的两预制梁混凝土边壳(1)中部,且预制梁混凝土底壳(3)高于腰筋(6)10~20mm;箍筋(5)置于叠合梁周边混凝土中,所述与叠合梁连接的叠合板包括横向搭接外伸钢筋(7)、横向搭接预制齿(8)、纵向肋(9)、纵向槽(10)、预制先置外伸钢筋(11)和现浇后置钢筋(12),沿叠合板纵向分别设置交替相间的纵向肋(9)和纵向槽(10),纵向肋(9)内布置预制先置外伸钢筋(11),纵向槽(10)内在施工时布置现浇后置钢筋(12);沿叠合板横向两侧分别为交替齿须结构,一侧为板与板搭接边(15),横向搭接外伸钢筋(7)与横向搭接预制齿(8)相互交替设置,二者宽度相等,且同侧二者数量相等;相邻两叠合板的板与板搭接边(15)的横向搭接外伸钢筋(7)与横向搭接预制齿(8)相互对应相接;另一侧为板与纵梁搭接边(17),由横向梁‑板搭接预制齿(18)和横向梁‑板搭接外伸钢筋(19)交替设置,分别与叠合梁的预制梁混凝土横肋(2)和预制梁混凝土底壳(3)对应相接,梁与板相接后浇注混凝土形成后浇混凝土层(1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建筑大学,未经沈阳建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81885.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