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主动式汽车列车后部防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10582045.4 | 申请日: | 2014-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907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1-21 |
发明(设计)人: | 刘宏飞;郭丹丹;许洪国;王郭俊;张义花;刘焕;谭立东;王超;李海龙;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R19/56 | 分类号: | B60R19/56;B60R19/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动式汽车列车后部防钻装置,是由箱体、纵梁、支架、升降滑杆、连接横杆、升降支架、吸能横杆、雷达测距及测速传感器构成,箱体焊接在车架上的两纵梁之间,箱体中设置有电动机;雷达测距及测速传感器检测后面车辆的距离、速度信号,当后面的车辆距离本车比较近时,启动箱体中的电动机,电动机再驱动吸能横杆下降,起到保险的作用,防止后面的车辆撞上本车辆;当发生追尾事故时,吸能横杆起到保险的作用,钢丝链利用本身的柔性,将低矮车辆的车头夹住避免轿车直接钻入载货汽车底部,避免了造成削顶的后果。 | ||
搜索关键词: | 主动 汽车 列车 后部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主动式汽车列车后部防钻装置,其特征在于:是由箱体(1)、纵梁(2)、支架(3)、升降滑杆(4)、连接横杆(5)、升降支架(6)、吸能横杆(7)、雷达测距及测速传感器(8)构成,箱体(1)焊接在车架上的两纵梁(2)之间,箱体(1)中设置有电动机;所述的升降支架(6)是由上支架(61)和下支架(63)构成,下支架(63)穿设在上支架(61)中,下支架(63)的侧面开设有锁止槽(62),锁止槽(62)用于下支架(63)与上支架(61)之间的锁止,上支架(61)中具有齿轮减速机构和丝杠螺母,齿轮减速机构通过丝杠螺母与下支架(63)联接,箱体(1)中的电动机通过齿轮减速机构和丝杠螺母带动下支架(63)在上支架(61)中上下滑动,升降支架(6)的上支架(61)通过螺钉与车架的纵梁(2)相连接,升降支架(6)通过下支架(63)与吸能横杆(7)连接;所述的支架(3)是由上支架(31)和下支架(32)构成,支架(3)通过上支架(31)与车架外侧铰接,支架(3)通过下支架(32)与吸能横杆(7)连接,下支架(32)与连接横杆(5)的端部铰接;所述的升降滑杆(4)是由上滑杆(41)和下滑杆(42)构成,上滑杆(41)插设在下滑杆(42)中,上滑杆(41)开设有滑槽(43),滑槽(43)与下滑杆(42)的凸条44配合,使上滑杆(41)和下滑杆(42)不能相对转动;升降滑杆(4)的上滑杆(41)与车架铰接,升降滑杆(4)的下滑杆(42)与支架(3)的下支架(32)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所述的钢丝链(10)是由上连接链(101)与中连接链(102)和下连接链(103)构成,中连接链(102)与上连接链(101)以及中连接链(102)与下连接链(103)均通过圆柱形长钉相连接,各钢丝链(10)的上连接链(101)与车架通过螺钉相连接,钢丝链(10)的下连接链(103)与连接横杆(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的雷达测距及测速传感器(8)安装在吸能横杆(7)上,吸能横杆(7)的下表面离地高度与卡车最小离去角要保持相协调,吸能横杆(7)的长度与车架宽度相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8204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车组车下悬挂件底板设备防脱锁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汽车后视镜折叠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