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野生茯苓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410597895.1 | 申请日: | 2014-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722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4-01 |
发明(设计)人: | 朱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2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培育方法,具体涉及一种仿野生茯苓种植方法,其采用树兜法栽培茯苓,可以充分利用资源,不占用松木材,更好地发挥经济效益,可以就地取材就地栽培,方法简单,只要在背风向阳不积水、有松木头的地点都可栽培,不必象段木栽培那样严格选择苓场和砍树、截段及搬运段木等繁重的操作,节省劳力,操作简便,产量也较高,在有松木资源的地区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栽培方法。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野生 茯苓 种植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仿野生茯苓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如下步骤:A、在2‑3月份之间,选取向阳,坡度为45°‑50°、高度为950‑1000m的山坡,清除山坡顶上的灌木、杂草、石块,铲去表土,在以每颗树根为圆心60‑80m的距离内周围深挖100‑110cm圆环沟槽,并在环形沟槽的槽底开设排水沟,挖除过程避免损伤树根,在圆环沟槽的底部铺洒粗石屑,粗石屑的粒径为1‑2cm,铺筑厚度为20cm,在粗石屑的上层铺筑细石屑,细石屑的粒径为0.5‑1cm,铺筑厚度为5cm,在细石屑上撒铺木屑、松针、细沙混合物,撒铺厚度为10cm; B、砍伐树龄在6个月‑1年以内的无腐烂腐烂,无虫蛀和感染杂菌的松树头、树根;C、对树根进行削皮留筋,形成2‑3条浅槽以放置菌种用;D、气温在15℃时进行接种,削去树根前端的树皮,使树根的大小与菌种瓶瓶口直径相近,将树根直接插入菌种瓶内,瓶口向下;E、接种后将菌种瓶放置在环形沟槽内,在其表面覆盖落叶、木屑、松针、细沙至原地面高度,接种2个月后将菌种瓶取出;F、接 种后1个月左右要检查种引成活情况,如接种没有成活要及时补种。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未经颍上县永祥旱粮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59789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滚筒筛
- 下一篇:一种手机振动子排布承载治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