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烯双管保温管跨越三通报警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15630.X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89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赖贞澄;张居山;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237 | 分类号: | F16L3/237;F16L41/02;F16L59/15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地址: | 150047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聚乙烯双管保温管跨越三通报警线固定装置及固定方法。对于预制直埋保温管报警线的安装没有加固装置,容易在聚氨酯发泡过程中,产品报警线短路现像。本发明的组成包括:PE外护管(1),所述的PE外护管内部嵌套有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4),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外部加装有不等距离的支撑支架(5),所述的支撑支架上设有报警线安装条(6),所述的报警线安装孔通过强力胶(7)固定在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工作管管件跨越三通上。本发明用于聚乙烯双管保温管跨越三通报警线固定装置报警线的固定安装。 | ||
搜索关键词: | 报警线 三通 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 固定装置 保温管 双管 支撑支架 外护管 预制直埋保温管 嵌套 聚氨酯发泡 不等距离 加固装置 安装孔 安装条 强力胶 短路 外部 | ||
【主权项】:
1.一种聚乙烯双管保温管跨越三通的报警线的固定方法,其特征是: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交联聚乙烯管道双管跨越三通管件制作成智能保温双管跨越三通管件,首先双管跨越三通的三端出口分别与交联聚乙烯200mm长的直管道相连接,增长三端直管道部分的长度,然后将三条报警线缆分别镶入一根报警线,三条线缆自双管跨越三通的直管段一端开始,一条沿着三通的双管直管段部分粘接固定在一根交联聚乙烯管道上,一直粘接到直管段的另一端口位置;一条线缆沿着有90 度角度的弯曲位置粘接,并沿着管道的90 度角度弯曲,粘接到三通支管的一侧位置,也顺着支管的弯曲而弯曲敷设,直至管口末端,在此管口报警线缆末端的对称另一侧,采用另一根报警线缆沿着有弯曲的管道进行弯曲敷设,并沿着支管管道的90 度角度弯曲,粘接到三通管的直管道一侧,直至管口末端,与第一条直管道报警线缆呈对称粘接,固定在交联聚乙烯管道上;扁平的报警线缆宽度为10mm,厚1.5mm,软体塑料材质,底部为平滑面,有粘性,用来粘接在管道表面,线缆上部有两条凹形沟槽,将一条报警线压入凹形沟槽中,让报警线与线缆合二为一,线缆的上部裸露与空气像接触,这样,报警线缆与交联聚乙烯管道及双管跨越三通的外延部分粘接在一起,报警线缆随着双管跨越三通的弯曲而弯曲,然后在管道和双管跨越三通部分加装不等距离的支撑支架,然后整体穿入聚乙烯外护管中,通过焊接形成双管跨越三通形状的聚乙烯保温管双管跨越三通,在聚乙烯外护管三端夹套发泡模具,在另一端注入聚氨酯发泡液体,发泡液体在聚乙烯外护管与交联聚乙烯三通管道中间的空隙部分充分发泡凝固,成为聚氨酯保温层,摘掉夹套发泡模具后,修整成型为交联聚乙烯聚氨酯保温双管跨越三通;采用软体塑料线缆,在管道任意弯曲角度时实现报警线弯曲敷设;凹形沟槽为半封闭,紧固的报警线一半在凹形沟槽内,一半在凹形沟槽外,完全能感知水分的泄漏;提供了供热、供冷领域使用的能源输送管道—预制直埋保温管产品体系中的智能预制直埋保温管交联聚乙烯双管跨越三通管件中报警线的安装固定方法;该固定方法使用的聚乙烯双管保温管跨越三通报警线固定装置,其组成包括:聚乙烯外护管,所述的聚乙烯外护管内部嵌套有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外部加装有不等距离的支撑支架,所述的支撑支架上设有报警线缆,所述的报警线缆通过强力胶固定在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工作管管件跨越三通上;所述的聚乙烯外护管与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之间填充有聚氨酯保温层;所述的聚氨酯保温层内埋设有报警线,所述的报警线固定于所述的报警线缆的凹形沟槽中;所述的交联聚乙烯双管管件跨越三通就是在两条三通直管道上各自开出一个管道口,并且各自管道口同时向外延伸成为分支双管管道,跨越三通就是分支双管管道分出后再向左或右弯曲,弯曲后的延伸双管管道与直管段呈T 形跨越状,成为双管跨越三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哈尔滨朗格斯特节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1563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