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辉光放电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410619985.6 | 申请日: | 2014-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328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李海洋;谢园园;陈平;花磊;蒋吉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J49/12 | 分类号: | H01J49/12;H01J49/26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基于辉光放电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装置,包括辉光放电腔体和电离室腔体。辉光放电腔体下端设有紫外光出口,内部设有空心阴极和环形电极,两电极相对设置,施加直流电压。腔体壁上设有稀有气体进出气管。稀有气体进气管的一端与稀有气体气源相连,另一端伸入到两个电极之间。稀有气体出气管一端伸入辉光放电腔体内,另一端经密封阀门放空。沿电极的轴线方向开有通孔,电极上依次施加有直流电压,电极间通过阻值相同的精密电阻相连。电离室腔体壁上设有进样毛细管,真空泵抽气口和真空规接口。辉光放电腔体与电离室腔体通过MgF2玻璃隔开,辉光放电产生的紫外光通过MgF2玻璃沿电极的轴线方向进入电离室腔体,对样品进行电离。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辉光 放电 真空 紫外光 电离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基于辉光放电的真空紫外光电离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辉光放电腔体(1)、空心阴极(2)、环形电极(3)、MgF2玻璃(4)、电离室腔体(8)、若干个离子引出电极(10)和差分孔电极(11),于电离室腔体(8)壁上设有真空规(12)接口和真空泵(13)抽气口;空心阴极(2)和环形电极(3)置于辉光放电腔体(1)内,空心阴极(2)为下端开口、上端密闭的筒状结构,环形电极(3)置于空心阴极(2)的开口端下方;一稀有气体进气管(5)和一稀有气体出气管(7)分别穿过辉光放电腔体(1)的壁面上并伸入至辉光放电腔体(1)内,稀有气体进气管(5)的一端伸入到空心阴极(2)和环形电极(3)之间,另一端与稀有气体气源相连,稀有气体出气管(7)一端位于辉光放电腔体(1)内,另一端经密封阀门放空;离子引出电极(10)为圆柱状结构,置于电离室腔体(8)内部,离子引出电极(10)的轴向开有通孔;当离子引出电极(10)为二个以上时,二个以上的离子引出电极(10)从上至下依次平行、间隔、同轴设置;于电离室腔体(8)内、离子引出电极(10)的下方设有平板状差分孔电极(11),差分孔电极(11)的孔与离子引出电极(10)的通孔同轴;辉光放电腔体(1)置于电离室腔体(8)的上方,于离子引出电极(10)的通孔上方处的电离室腔体(8)壁上开设有紫外光入口,相对应的于辉光放电腔体(1)底部开设有紫外光出口,辉光放电腔体(1)的紫外光出口、电离室腔体(8)的紫外光入口与离子引出电极(10)的通孔同轴,紫外光出口和紫外光入口通过一MgF2玻璃(4)隔开,辉光放电腔体(1)内产生的紫外光从紫外光出口通过MgF2玻璃(4)经紫外光入口入射进入电离室腔体(8)内;电离室腔体(8)侧壁上设有进样毛细管(9),进样毛细管(9)的气体出口位于离子引出电极(10)与差分孔电极(11)之间或离子引出电极(10)与离子引出电极(10)之间;进样毛细管(9)的气体出口端垂直于经紫外光入口入射进入电离室腔体(8)内的紫外光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1998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半圆形门板的立式溅镀设备
- 下一篇:回气管连续在线退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