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锈钢零件环形内腔表面清洁度检测方法及其专用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2190.9 | 申请日: | 2014-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5978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岗;刘春伟;冯湛;侯波;赵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沈阳优普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21234 | 代理人: | 吕敏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不锈钢零件环形内腔表面清洁度检测方法及其专用夹具,属于零件清洁度检测技术领域。包括预清洗、安装反向冲洗专用夹具、高压水射流清洗、清洁度检查,溶剂使用去离子水,借助专用夹具使高压水射流从小孔进大孔出,不断冲洗环形内腔表面,直至目视检查清洗车底部的滤网内没有可见的杂质,然后收集全部清洗液进行清洁度检查,采用3μm的滤纸过滤收集的清洗液,然后检查滤纸上残留的杂质重量和硬颗粒大小,杂质重量小于3mg、硬颗粒小于0.1mm即满足相关技术要求。本发明不仅清洗效率高、清洗质量好,而且该工艺具有稳定可靠,操作方便。采用去离子水清洗高压喷射环形内腔表面,不会对被清洗零件的基体造成损伤或出现腐蚀现象。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零件 环形 表面 清洁 检测 方法 及其 专用 夹具 | ||
【主权项】:
一种不锈钢零件环形内腔表面清洁度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采用40‑50g/L的Turco 4215NC‑LT的水基清洗溶液在40‑60℃下浸泡5‑10min进行预清洗;(2)经冷水洗后进行水膜破裂检查,零件表面水膜应连续,没有破裂现象;若水膜破裂重复进行(1)工序;(3)室温环境下,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吹干零件;(4)安装反向冲洗专用夹具;所述反向冲洗专用夹具包括密封轴、管接嘴、组合手柄、钩形压板、O型橡胶圈及螺母,所述密封轴为环形,其外圆周一端与待安装的零件内环配合,另一端带有外沿,与待安装的零件内环配合的圆周面上开有两道容置O型橡胶圈的凹槽,O型橡胶圈置于该凹槽中,在密封轴上连接有管接嘴,与待安装的零件内腔相通,密封轴上沿其圆周还均匀开有三个安装钩形压板的通孔,安装零件后,通过安装的钩形压板压紧密封轴和零件,通过螺母固定钩形压板;(5)夹具安装完成后将零件移至清洗车内;(6)采用高压喷射去离子水冲洗待检的环形内腔表面,去离子水的压力:0.35‑0.45MPa,去离子水的电导率应不大于10μs/cm;(7)冲洗15‑20min检查清洗车底部的滤网,目视发现滤网上有杂质,继续冲洗15‑20min,取下滤网检查直至没有发现有任何残留杂质,表明零件的环形内腔表面已经冲洗干净;所述清洗车底部的滤网是孔径为100μm的铜质滤网;(8)再用去离子水冲洗环形内腔表面,并用带盖的塑料容器收集全部溶液;(9)对收集的全部溶液进行清洁度检查,采用称重法检查杂质重量,采用金相显微镜检查颗粒大小,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过滤膜称重在使用真空过滤器之前,将3μm孔径过滤膜放入烘箱中在50‑55℃下烘干45‑60分钟,烘干后的滤网放置在干燥皿中冷却到室温后,再用机械分析天平将所用的滤网进行称重,用Wp表示,读数精确到0.1mg;2)真空过滤采用真空过滤装置,将已经称重的滤网用镊子夹起放在过滤器收集瓶的瓶口中心处,打开真空泵开关,使其真空度达到‑50Kpsi以下,然后向真空过滤器的漏斗内缓慢倒入收集的溶液,直到漏斗内的液体全部被抽入收集瓶中,关闭真空泵的开关,用盖子盖住漏斗顶部防止污染;3)烘干将过滤膜以及过滤后剩余的杂质放入干净的培养皿中,盖上盖子一并放入烘箱中,在50‑55℃下烘干45‑60min,然后将滤网在干燥皿中冷却到室温;4)过滤膜及杂质称重将烘干后的过滤膜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用机械分析天平对烘干后的过滤膜及剩余杂质称重,用WA表示,精确到0.1mg,最终杂质的重量W=WA‑Wp,若最终的杂质重量W小于3mg,视为合格;5)微观检查采用金相显微镜检查颗粒大小:将带杂质的过滤膜放入金相显微镜下检查颗粒度大小,若杂质的硬质颗粒均小于0.1mm时,杂质颗粒大小满足要求;清洁度检查结果合格后,用洁净的压缩空气吹干零件,并借助反向冲洗夹具着重吹环形内腔表面,吹干后将零件放入干净的聚乙烯塑料袋中,防止二次污染;所述洁净压缩空气的判断方法:在使用压缩空气前,取一张干净滤纸,使风嘴与滤纸垂直,距离风嘴100‑200mm处,然后打开压缩空气吹向滤纸1‑2min,滤纸应无水份、油脂、污物,以及其它污染物。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32190.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