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分布测量插片有效
申请号: | 201410637417.9 | 申请日: | 2014-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097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郭航;王政;刘佳兴;叶芳;马重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8/04 | 分类号: | H01M8/04;G01K7/02;G01N27/22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分布测量插片,是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和湿度分布的测量装置,其在导电基片上设置有与燃料电池流场板流道和脊相对应的漏缝和筋,并在筋上布置有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方法制作,包括七层薄膜。引线也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方法制作,用于传递电信号,其延伸至流场板边缘处时放大形成引脚,以方便与外接数据采集设备相连。本发明实现了对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分布和湿度分布的同步在线测量,可作为独立的构件安装于燃料电池内部,减少了对燃料电池结构的破坏,可适配于平行流道、蛇形流道、交错型流道或其他流道形状的燃料电池流场板。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电池 内部 温度 湿度 分布 测量 | ||
【主权项】:
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分布测量插片,包括导电基片(1)、漏缝(2)、筋(3)、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4)、引线(5)、定位孔(7);所述漏缝(2)、筋(3)设置在导电基片(1)上,筋(3)位于两相邻漏缝(2)之间,漏缝(2)和筋(3)的形状和尺寸分别与燃料电池流场板上流道和脊的形状和尺寸相同,漏缝(2)和筋(3)的位置分别与燃料电池流场板流道和脊相对应;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4)设置在筋(3)上;引线(5)的一端与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4)的接线引出端相接,另一端延伸至导电基片(1)的边缘并放大形成引脚(6);定位孔(7)对称、均匀设置在导电基片(1)四周,用以将导电基片(1)固定在燃料电池流场板上;燃料电池组装时,燃料电池内部温度‑湿度分布测量插片布置在燃料电池流场板与膜电极中间,其设置有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4)的面朝向膜电极侧并与之紧密接触;所述温度‑湿度联测传感器(4)包括测温单元和测湿单元,测温单元由薄膜热电偶构成,测湿单元由湿敏电容构成,采用真空蒸发镀膜方法制作,包括七层薄膜:第一层为蒸镀在筋(3)上的厚为0.08‑0.12μm的二氧化硅绝缘层(15),第二层为在二氧化硅绝缘层(15)上蒸镀的厚为1.0‑1.2μm的下电极铝镀层(16),第三层为在下电极铝镀层(16)上方涂覆一层厚为0.5‑1μm的高分子聚合物感湿介质层(17),第四层为在高分子聚合物感湿介质层(17)上方蒸镀的厚为1.0‑1.2μm的上电极铝镀层(18);所述上电极铝镀层(18)、高分子聚合物感湿介质层(17)和下电极铝镀层(16)构成了湿敏电容,首端为湿敏电容接线引出端(31),其中上电极铝镀层(18)的形状为蛇形;第五层为在二氧化硅绝缘层(15)上蒸镀的厚为0.1‑0.12μm的薄膜热电偶铜镀层(19),第六层为在二氧化硅绝缘层(15)上蒸镀的厚为0.1‑0.12μm的薄膜热电偶镍镀层(20);所述薄膜热电偶铜镀层(19)和薄膜热电偶镍镀层(20)的形状为长条形,中间相互搭接,搭接处构成薄膜热电偶热端结点(30),首端为薄膜热电偶接线引出端(29);第七层为在之前所镀所有金属镀层的上方蒸镀厚为0.08‑0.12μm的二氧化硅保护层(21);所述薄膜热电偶接线引出端(29)和湿敏电容接线引出端(31)均制作成圆形,且均布置于二氧化硅绝缘层(15)的同一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637417.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机边框保护壳
- 下一篇:移动终端卡托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