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伺服阀无效
申请号: | 201410713602.1 | 申请日: | 2014-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4547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元章;孙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6K11/07;F16K47/08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21110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流体控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电液伺服阀,包括壳体(1)、阀芯(17)、阀套(2)、固定节流孔(5)、喷嘴(14)、线圈(10)、衔铁(9)、弹簧管(12)、挡板(13)、反馈杆(19)、永久磁钢(8)、均压油滤(1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液伺服阀随下潜深度增加而增加的外部压力通过均压油滤(11)均衡弹簧管(12)内外两侧的压力,降低了盖体(6)和弹簧管(12)的结构强度要求。所述的挡板(13)和喷嘴(14)组成的可变节流装置既能增加电液伺服阀工作稳定性也保证了其在深海高压高粘度流体中的驱动能力。所述的挡板(13)和反馈杆(19)一体化设计,反馈力矩直接反馈在挡板上。所述挡板(13)为圆柱形挡板,降低了零组件的加工难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伺服 | ||
【主权项】:
一种电液伺服阀,应用于深海液压系统,包括壳体(1)、阀芯(17)、阀套(2)、节流孔(5)、喷嘴(14)、线圈(10)、挡板(13)、反馈杆(19)、均压油滤(11),其特征在于,所述均压油滤(11)通过过盈压合在上盖(6)中,所述均压油滤(11)均衡弹簧管(12)内外两侧的压力,降低盖体(6)和弹簧管(12)的结构强度要求;挡板(13)和喷嘴(14)组成可变节流装置,用于增加电液伺服阀的工作稳定性及驱动能力;反馈杆(19)与挡板(13)一体成型制成;所述上盖(6)内设有力矩马达,该力矩马达包括导磁体7、永久磁钢8、衔铁9、弹簧管12以及挡板13;导磁体7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永久磁钢8位于导磁体7之间;衔铁9上设有线圈10,弹簧管12与衔铁9连接,挡板13的一端与衔铁9连接,挡板13另一端的反馈杆19从弹簧管12的孔中穿出;所述阀体内设有位于挡板13两侧的喷嘴14,在挡板13的下端为一个带球头的反馈杆19,阀体内设有与反馈杆19球头接触的阀芯17,所述阀芯17滑动配合于阀套2的孔中,壳体1上设有与进油口连接的固定节流孔5;所述挡板13、喷嘴14、固定节流孔5共同构成一个前置液压放大级,压力液经滤油器4和两个固定节流孔5流到阀芯17左、右两端油腔及两个喷嘴腔,由喷嘴14喷出,经阀芯17的中部油腔流回油箱;所述阀芯17、阀套2和挡板14下部的反馈杆19组成一个功率放大级;当电液伺服阀随工作设备在深海中下潜时,系统油源压力在自增压油箱作用下随下潜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压力油通过均压油滤11进入力矩马达中,保证了上盖(6)内外的压力恒定,也保证了弹簧管12内外的压力恒定;当线圈10无控制电流通过时,力矩马达无力矩输出,挡板13处于喷嘴14中间位置;输入控制电流通过线圈10时,衔铁9被磁化,如果输入的电流使衔铁9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则根据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原理,衔铁9向逆时针方向偏转;弹簧管12弯曲变形,产生相应的反向力矩,致使衔铁9转过一定的角度后停止;衔铁9带动与之相连接的挡板13偏转,使挡板13与喷嘴14之间的间隙不等,则造成阀芯17两端的压力不等,压力油推动阀芯17移动;阀芯17移动的同时,反馈杆19下端的球头亦随同移动,直接带动挡板13转动,使它在喷嘴14间的偏移量减小,从而实现了反馈。当此反馈力矩与力矩马达的驱动力矩相等时保持平衡,阀芯17便保持在这一开度上不再移动;压力油通过此开度输出与控制信号相对应的流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金城南京机电液压工程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13602.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液压油箱双支撑结构
- 下一篇:滚动转子式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