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丙交酯的精制纯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3416.4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4644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15 |
发明(设计)人: | 王崇辉;孙启梅;高大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D319/12 | 分类号: | C07D31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丙交酯的精制纯化方法,包括:(1)对粗丙交酯进行水‑乙醇双溶剂萃取,固液分离后进行干燥;(2)将丙交酯加入到熔融结晶器中,按一定升温速度加热物料,即时分离出熔化的液体,直到丙交酯熔点温度以下10~20℃;(3)将丙交酯加热至全部熔化,按一定降温速度使丙交酯结晶,降温到85~80℃时,恒温养晶一定时间,排出熔化的液体;(4)对丙交酯按一定升温速度进行发汗,升温到85~92℃时,恒温养晶一定时间,排出熔化的液体;(5)降温后使用乙醇冲洗丙交酯晶体,干燥后即为纯化丙交酯。本发明可以将内消旋丙交酯、未反应或水解产生的乳酸、有机色素等杂质从粗丙交酯中高效除去,得到的丙交酯产品纯度高、收率高。 1 | ||
搜索关键词: | 丙交酯 熔化 粗丙交酯 排出 养晶 精制 内消旋丙交酯 纯化丙交酯 熔融结晶器 双溶剂萃取 熔点 产品纯度 固液分离 加热物料 乙醇冲洗 有机色素 发汗 乳酸 收率 水解 乙醇 加热 | ||
(1)对粗丙交酯进行水‑乙醇双溶剂萃取初步提纯,控制水与乙醇的加入质量比为1:0.6~1:1.5,固液分离后进行干燥;
(2)将步骤(1)得到的丙交酯加入到熔融结晶器中,按照2~5℃/h的升温速度加热物料,即时分离出熔化的液体,直到升温至丙交酯熔点温度以下10~20℃;
(3)将丙交酯加热至全部熔化,然后以2~5℃/h的降温速度降温,使丙交酯结晶,当温度降到85~80℃时,恒温养晶一定时间,排出熔化的液体;
(4)对丙交酯按3~5℃/h的升温速度进行发汗,使晶体表面吸附的杂质熔化、流出,当温度达到85~92℃时,恒温养晶一定时间,排出熔化的液体;
(5)降温后使用乙醇冲洗丙交酯晶体,洗去表面的杂质组分,干燥后即为精制纯化的丙交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粗丙交酯是以L‑乳酸或D‑乳酸为原料,经过聚合‑解聚反应而得到L‑丙交酯或D‑丙交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用的水为去离子水或经过处理的纯净水;,粗丙交酯与水‑乙醇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0.8~1:2.0;控制萃取过程的温度为20~50℃,萃取为5~60 min。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控制水与乙醇的加入质量比为1:0.8~1:1.2,粗丙交酯与水‑乙醇混合溶剂的质量比为1:1.0~1:1.8; 控制萃取过程的温度为25~40℃,萃取时间为10~50 min。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采用以下分步熔化‑分离过程:当升温至有物料熔化时再升高3~6℃,保温30~40min,放出熔化的液体;继续升温5~10℃,保温30~40min,放出熔化的液体,依次操作,直到升温至丙交酯熔点温度以下10~2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已除去大部分低熔点杂质的丙交酯加热到92~100℃使之全部熔化,保温10~30min,当温度降到85~80℃时,恒温养晶20~60min,并将熔化的液体排出反应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当温度达到85~92℃时,恒温养晶40~80min,排出熔化的液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丙交酯降温到30~50℃,用与晶体等量的无水乙醇对晶体进行冲洗,然后真空干燥即得成品丙交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熔融结晶与(4)发汗过程排出的液体中都含有少量丙交酯,可分别收集;或者将丙交酯含量较高的液体与粗丙交酯掺混,按照本发明方法进行进一步回收,以提高丙交酯的收率。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3341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吡啶类化合物及其用途
- 下一篇:茶多酚的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