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生物调控原位消解污泥的污水处理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410736535.5 | 申请日: | 2014-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3868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培君;侯小兵;张思思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培君 |
主分类号: | C02F3/30 | 分类号: | C02F3/30;C02F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85 | 代理人: | 董芙蓉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生物调控原位消解污泥的污水处理工艺,1、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沉淀池的剩余污泥通过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后得到破壁细胞分解混合液,与原污水均质混合作为污水进水,进入厌氧缺氧或者进入好氧生化池;2、将通过臭氧微纳米气泡处理后得到的破壁细胞分解混合液的部分混合液通过远红外线进行微生物光化培养,然后与原污水均质混合进入厌氧缺氧池进行系列生化反应;3、将好氧生化池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浓缩混合液;4、将第3步分离得到上清液排出,浓缩混合液返回执行第1步和第2步;5、将第3步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净化消毒处理作为出水排出,浓缩混合液产生的剩余污泥与厌氧缺氧池剩余污泥、无机粉沙进行干化处置。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 调控 原位 消解 污泥 污水处理 工艺 | ||
【主权项】:
一种生物调控原位消解污泥的污水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水处理工艺如下:第1步、将污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沉淀池的剩余污泥通过微纳米臭氧气泡处理后得到破壁细胞分解混合液,与原污水均质混合作为污水进水,进入厌氧缺氧池后进入好氧生化池;混合液的污泥浓度控制为20000~30000mg/L;微纳米臭氧气泡破壁细胞脱水处理时间为0.5~2小时,其混合液的溶解氧浓度控制为3~4mg/L;第2步、将通过微纳米臭氧气泡处理后得到的破壁细胞分解混合液的部分混合液通过远红外线进行微生物光化培养,然后与原污水均质混合进入厌氧缺氧池或者进入好氧生化池,进行系列生化反应;微生物光化培养过程中,其光源采用远红外线波长2.5‑‑15微米的碳纤维发热线或片,溶解氧浓度控制为2~3mg/L;污泥浓度控制在12000‑‑16000mg/L,光化微生物光化培养时间为12~18小时,所述厌氧缺氧处理时间为0.8~4小时;厌氧缺氧处理以沉淀方式实现,污泥浓度控制在3500‑‑30000mg/L;好氧生化池反应时间2‑6小时,好氧处理以微纳米空气氧气泡方式实现,污泥浓度控制在4200‑‑8500mg/L;第3步、将好氧生化池反应后得到的混合液进行分离得到上清液和浓缩混合液;第4步、将第3步分离得到的上清液排出,浓缩混合液返回执行第1步和第2步;第5步、将第3步分离得到的上清液净化消毒处理作为出水排出,好氧生化池的池底污泥与厌氧缺氧池剩余污泥、无机粉沙进行干化处置;分离得到的上清液消毒时间15‑30分钟后作为净化出水排出,以微纳米臭氧气泡实现;好氧生化池的池底污泥与厌氧缺氧池剩余污泥、无机粉沙进行处置,以低温热管理装置实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培君,未经张培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36535.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