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跳跃式再入二次再入段航程预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10791083.0 申请日: 2014-12-18
公开(公告)号: CN104597756A 公开(公告)日: 2015-05-06
发明(设计)人: 张钊;杨鸣;董文强;胡军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5B13/04 分类号: G05B13/04;G05D1/10
代理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代理人: 安丽
地址: 100080***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一种跳跃式再入二次再入段航程预估方法如下:(1)读入数据表格;(2)读入预测二次再入点高度hEI2、速度vEI2、路径角γEI2;(3)利用预测二次再入点高度hEI2查H表格,找到与hEI2最接近的两个高度hi与hi+1,记录下标标号i,并计算Kh=(hEI2-hi)/(hi+1-hi);(4)利用预测二次再入点速度vEI2查V表格,找到与vEI2最接近的两个高度vj与vj+1,记录下标标号j,并计算Kv=(vEI2-vj)/(vj+1-vj);(5)利用预测二次再入点再入角γEI2查γ表格,找到与γEI2最接近的两个高度γk与γk+1,记录下标标号k,并计算Kγ=(γEI2-γk)/(γk+1-γk);(6)利用记录数据结合表格L2(H,V,γ),计算二次再入段航程Lp。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跳跃 再入 二次 航程 预估 方法
【主权项】:
一种跳跃式再入二次再入段航程预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根据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可能的高度取值范围,选择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高度hi,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表格H={hi},i=1,2,…m,式中m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2)根据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可能的速度取值范围,选择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速度vj,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表格V={vj},j=1,2,…n,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3)根据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可能的路径角取值范围,选择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路径角γk,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形成表格γ={γk},k=1,2,…p,p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4)将表格H、表格V和表格γ中的的数据按照一一对应关系排列成包含m×n×p项二次再入段航程的表格L2(hi,vj,γk)={Lq},q=1,2,3,…,m×n×p,m×n×p为大于等于8的正整数,则表格L2中的数据为:L2,1=L2(h1,v1,γ1)L2,2=L2(h2,v1,γ1)L2,mnp=L2(hm,vn,γp)(5)根据飞行任务,飞行器的制导系统预测飞行器的二次再入点高度hEI2、二次再入点速度vEI2、二次再入点路径角γEI2;(6)比较步骤(5)的hEI2与表格H中的值,如果hEI2≥h1且hEI2≤hm,在表格H中找到与预测二次再入点高度h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高度hi与hi+1,记录下标标号i;根据与h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高度hi与hi+1计算高度插值系数Kh,公式如下:Kh=(hEI2‑hi)/(hi+1‑hi);如果hEI2<h1:令高度插值系数Kh=1,记i=0;如果hEI2≥hm,令高度插值系数Kh=0,记i=m;(7)比较步骤(5)的vEI2与表格V中的值,如果vEI2≥v1且vEI2≤vn,在表格V中找到与预测二次再入点速度v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速度vj与vj+1,记录下标标号j;根据与v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速度vj与vj+1计算速度插值系数Kv,公式如下:Kv=(vEI2‑vj)/(vj+1‑vj);如果vEI2<v1:令速度插值系数Kv=1,记j=0;如果vEI2≥vn,令速度插值系数Kv=0,记j=n;(8)比较步骤(5)的γEI2与表格γ中的值,如果γEI2≥γ1且γEI2≤γp,在表格γ中找到与预测二次再入点路径角γ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路径角γk与γk+1,记录下标标号k;根据与γEI2最接近的两个二次再入点路径角γk与γk+1计算路径角插值系数Kγ,公式如下:Kγ=(γEI2‑γk)/(γk+1‑γk);如果γEI2<γ1:令路径角插值系数Kγ=1,记k=0;如果γEI2≥γp,令路径角插值系数Kγ=0,记k=p;(9)根据步骤(6)记录的下标i、步骤(7)记录的下标j、步骤(8)记录的下标k,从步骤(4)的数据表L2中取如下8个数据分别为T11、T12、T13、T14、T15、T16、T17、T18:T11为表格L2中第(k‑1)×m×n+(j‑1)×m+(i)个数据的值;T12为表格L2中第(k‑1)×m×n+(j‑1)×m+(i+1)个数据的值;T13为表格L2中第(k‑1)×m×n+(j)×m+(i)个数据的值;T14为表格L2中(k‑1)×m×n+(j)×m+(i+1)个数据的值;T15为表格L2中(k)×m×n+(j‑1)×m+(i)个数据的值;T16为表格L2中(k)×m×n+(j‑1)×m+(i+1)个数据的值;T17为表格L2中(k)×m×n+(j)×m+(i)个数据的值;T18为表格L2中(k)×m×n+(j)×m+(i+1)个数据的值;当i为0时,上述(i)与(i+1)项均取为1;当j为0时,上述(j‑1)与(j)项均取为0;当k为0时,上述(k‑1)与(k)项均取为0;当i为m时,上述(i)与(i+1)项均取为m;当j为n时,上述(j‑1)与(j)项均取为n‑1;当k为p时,上述(k‑1)与(k)项均取为p‑1;(10)根据步骤(3)中的高度插值系数Kh,对步骤(9)中的T11和T12,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一中间值T21,公式如下:T21=(1‑Kh)×T11+Kh×T12;对步骤(9)中的T13和T14,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二中间值T22,公式如下:T22=(1‑Kh)×T13+Kh×T14;对步骤(9)中的T15和T16,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三中间值T23,公式如下:T23=(1‑Kh)×T15+Kh×T16;对步骤(9)中的T17和T18,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四中间值T24,公式如下:T24=(1‑Kh)×T17+Kh×T18;(11)根据步骤(4)中的速度插值系数Kv,对步骤(10)中的T21和T22,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五中间值T31,公式如下:T31=(1‑Kv)×T21+Kv×T22;对步骤(10)中的T23和T24,进行插值计算,得到第六中间值T32,公式如下T32=(1‑Kv)×T23+Kv×T24;(12)根据步骤(5)中的路径角插值系数Kγ,对步骤(11)中的T31和T32,进行插值计算,得到二次再入段预估航程Lp,公式如下:Lp=(1‑Kγ)×T31+Kγ×T32+LM;式中LM为航程估计修正系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791083.0/,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