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材在审
申请号: | 201410841320.X | 申请日: | 2014-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26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黄昌镜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昌镜 |
主分类号: | E04C2/34 | 分类号: | E04C2/34;F16S1/10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325005 浙江省温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改变装配厚度,扩大适用范围的板材,并且可方便拆卸安装,加以回收再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建立在板材单元和构件单元相互挡接定位的基础上,两者之间主要有两种方式来完成装配:一是通过在纵向开口挤入挤出凹腔容纳完成装配;二是通过在前向开口或后向开口插拔配合凹腔容纳完成装配,然后都能形成相互定位挡接效果,只需将构件单元固定在所需位置,即可方便将凸筋与凹腔相关联,进而方便地将板材单元拆装于构件单元。 | ||
搜索关键词: | 板材 | ||
【主权项】:
板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板材单元(1)和构件单元(2),构件单元(2)包括构件配合面(201),构件配合面(201)设有凸筋(300),凸筋(300)具有相同的纵向截面,板材单元(1)包括板材配合面(101),板材配合面(101)设有凹筋(400),凹筋(400)具有相同纵向截面,凸筋(300)包括两个子凸筋(301)和凸筋中线(d5),两个子凸筋(301)对称设置于凸筋中线(d5),子凸筋(301)包括第一凸筋壁(310)、第二凸筋壁(320)、以及第三凸筋壁(330),第一凸筋壁(310)和构件配合面(201)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和构件配合面(201)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二凸筋壁(320)具有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的第二凸筋壁近端点(321)以及远离第一凸筋壁(310)的第二凸筋壁远端点(322),第三凸筋壁(33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凸筋壁(310)和第二凸筋壁远端点(322),第三凸筋壁(330)包括第一斜面(331)和第二斜面(332),第一斜面(331)和第一凸筋壁(310)的横向间距随着远离构件配合面(201)而增大,第二斜面(332)和第一凸筋壁(310)的横向间距随着远离构件配合面(201)而减小,凹筋(400)具有凹筋内腔(410),凹筋内腔(410)具有前向开口(420)、后向开口(430)、纵向开口(440)和凹腔容纳(401),凹筋内腔(401)包括第一凹筋壁(450)、第二凹筋壁(460)、第三凹筋壁(470)、第四凹筋壁(480)以及第五凹筋壁(490),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分别与板材配合面(101)固定连接,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分别与板材配合面(101)呈相互垂直的平面,第三凹筋壁(470)具有固定连接第一凹筋壁(450)的第三凹筋壁近端点(471)以及远离第一凹筋壁(450)的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第四凹筋壁(480)具有固定连接第二凹筋壁(460)的第四凹筋壁近端点(481)以及远离第二凹筋壁(460)的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大于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一凹筋壁(450)的横向间距,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和第一凹筋壁(450)的横向间距大于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第五凹筋壁(49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凹筋壁远端点(472)和第四凹筋壁远端点(482),板材配合面(101)和构件配合面(201)呈相互平行的两个平面,纵向开口(440)横向间距取决于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间距,纵向开口(440)横向间距小于两个第二凸筋壁远端点(322)横向间距,两个子凸筋(301)之间具有子凸筋空间(820),第三凸筋壁(330)和构件配合面(201)之间具有凸筋空间(810),凸筋(300)可通过前向开口(420)或后向开口(430)或纵向开口(440)进出凹筋容纳(401),凸筋(300)和前向开口(420)之间或凸筋(300)和后向开口(430)之间为间隙配合,在凸筋(300)通过纵向开口(440)时:两侧的第二凸筋壁(320)和第三凸筋壁(330)的整体同时受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的横向挡接作用在子凸筋空间(820)中相互靠拢;每侧的第二凸筋壁(320)和第三凸筋壁(330)的整体在凸筋空间(810)中形变,在凸筋(300)通过纵向开口(440)后,两侧的第二凸筋壁(320)和第三凸筋壁(330)的整体同时复位,凸筋(300)处于凹腔容纳(401)时:两个第一凸筋壁(310)位于纵向开口(440);第一凹筋壁(450)和第二凹筋壁(460)分别横向挡接作用于两个第一凸筋壁(310);第三凹筋壁(470)和第四凹筋壁(480)分别纵向挡接作用于两个第二凸筋壁(320);同一纵向上的第二凸筋壁(320)和构件配合面(20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三凹筋壁(470)和板材配合面(101)的间距;同一纵向上的第二凸筋壁(320)和构件配合面(20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四凹筋壁(480)和板材配合面(101)的间距;同一纵向上的第五凹筋壁(490)和板材配合面(101)的间距大于或等于第三凸筋壁(330)和构件配合面(201)的间距。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昌镜;,未经黄昌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10841320.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