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锥盘式限滑差速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2855.1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4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晋西;谭宇文;袁腾飞;程亭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H48/22 | 分类号: | F16H48/22;F16H48/38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锥盘式限滑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左半轴、右半轴、差速机构和限滑机构,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转矩对左锥盘和右锥盘产生的轴向分力来推动传力板将摩擦片组压紧,快转侧摩擦片的摩擦力矩与其旋转方向相反,慢转侧摩擦片的摩擦力矩与旋转方向相同,就实现对快转半轴的限滑功能,这种转矩敏感式限滑差速器不仅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而且稳定性较好,反应灵敏;另外,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节锥盘锥度和摩擦片数量来控制最大压紧力,不会因摩擦片组受到的压紧力过大而使差速器被锁死;同时本实用新型通过直齿轮来代替锥齿轮实现差速器的差速功能,降低了齿轮的加工难度和制造成本,同时更方便拆装,更有利于对差速器的维修。 | ||
搜索关键词: | 锥盘式限滑 差速器 | ||
【主权项】:
一种锥盘式限滑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壳(11)及设置在差速器壳(11)内的左半轴(4)、右半轴(20)、差速机构和限滑机构,所述左半轴(4)和右半轴(20)的中心轴线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机构包括套在左半轴(4)上并能够带动左半轴(4)转动的左传动齿轮(3)、套在右半轴(20)上并能够带动右半轴(20)转动的右传动齿轮(21)、与左半轴(4)平行的左行星齿轮轴(5)和与右半轴(20)平行的右行星齿轮轴(19),所述左行星齿轮轴(5)上设置有与左传动齿轮(3)啮合的传动齿,并且左行星齿轮轴(5)上还设置有能够随其同步转动的左行星齿轮(10),所述右行星齿轮轴(19)上设置有与右传动齿轮(21)啮合的传动齿,并且右行星齿轮轴(19)上还设置有能够随其同步转动的右行星齿轮(14),所述左行星齿轮(10)和右行星齿轮(14)相互啮合;所述限滑机构包括空套在左半轴(4)上并能够随差速器壳(11)同步转动的左转盘(6)和空套在右半轴(20)上并能够随差速器壳(11)同步转动的右转盘(18),所述左行星齿轮轴(5)安装在左转盘(6)上并能够在左转盘(6)的带动下绕左半轴(4)的中心轴线公转,所述右行星齿轮轴(19)安装在右转盘(18)上并能够在右转盘(18)的带动下绕右半轴(20)的中心轴线公转;所述左转盘(6)和右转盘(18)上均具有呈圆台形的锥孔,左转盘(6)的锥孔内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左锥盘(7),所述左锥盘(7)套在左行星齿轮轴(5)上;右转盘(18)的锥孔内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右锥盘(17),所述右锥盘(17)套在右行星齿轮轴(19)上;所述左半轴(4)上设置有左传力板(8),所述右半轴(20)上设置有右传力板(16),所述左传力板(8)和右传力板(16)之间设置有由主动摩擦片(12)和从动摩擦片(13)交互叠加而成的摩擦片组,所述主动摩擦片(12)通过外圆凸耳与差速器壳(11)配合,部分从动摩擦片(13)通过内花键连接在左半轴(4)上,其余从动摩擦片(13)通过内花键连接在右半轴(20)上;左转盘(6)转动对左锥盘(7)产生的轴向分力能够推动左传力板(8)右移、右转盘(18)转动对右锥盘(17)产生的轴向分力能够推动右传力板(16)左移使摩擦片组被压紧。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012855.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铸用挤压机构
- 下一篇:一种离心铸造辊套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