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62992.6 | 申请日: | 2014-0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5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肖海江;刘春武;靳瑞祥;陆小武;刘俊日;沈轶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11/12 | 分类号: | B22D11/12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在现场对金属连续铸造坯料进行后处理或后加工的附属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润滑装置(4)设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喷嘴(5)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刚性好,辊缝控制精度高,系统维护方便,铸坯质量高。 | ||
搜索关键词: | 适合于 品质 板坯连铸 生产 扇形 | ||
【主权项】:
一种适合于高品质板坯连铸生产的扇形段,包括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弧框架(1)包括内弧左支座(11)、内弧右支座(12)和内弧栅板(13),内弧左支座(11)的内端和内弧右支座(12)的内端通过至少六块平行设置的内弧栅板(13)连接,内弧栅板(13)上设有导向装置底座(14),内弧左支座(11)和内弧右支座(12)上各开两个内弧导柱孔(15),外弧框架(2)包括外弧左支座(21)、外弧右支座(22)和外弧栅板(23),外弧左支座(21)的外端和外弧右支座(22)的外端通过至少七块平行设置的外弧栅板(23)连接,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下都设有配水盘(24),外弧左支座(21)和外弧右支座(22)上各开两个外弧导柱孔(25),内弧框架(1)设于外弧框架(2)的正上方,内弧框架(1)的下表面上设有上夹坯辊(16),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设有下夹坯辊(26),其特征是:还包括机械夹紧装置(3)、润滑装置(4)、喷嘴(5)和水冷装置(6),机械夹紧装置(3)包括导向装置(31)、中间轴(32)、联轴器(33)和轴接手(34),导向装置(31)包括导柱(311)、碟簧组(312)、导套(313)、球面调整装置(314)、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和涡轮减速机(317),导柱(311)共有四根,其中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左支座(11)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左支座(21)的外弧导柱孔(25)内,另两根导柱(31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内弧框架(1)内弧右支座(12)的内弧导柱孔(15)内和外弧框架(2)外弧右支座(22)的外弧导柱孔(25)内,四根导柱(311)互相平行设置,导柱(311)和内弧导柱孔(15)之间衬有碟簧组(312),导套(313)套在导柱(311)的外侧面上,导套(313)的底端固定在外弧框架(2)的上表面上,每根导柱(311)上各套两个球面调整装置(314),两个球面调整装置(314)分别位于内弧框架(1)上表面的上方和内弧框架(1)下表面的下方,位于内弧框架(1)下表面下方的球面调整装置(314)上还设有C值调整装置(315),锁紧螺母(316)旋在导柱(311)的顶端,涡轮减速机(317)的输出轴连接导柱(311)的底端,中间轴(32)共有两根,中间轴(32)的两端各固定一个联轴器(33),联轴器(33)的另一端和轴接手均固定在涡轮减速机(317)的输入轴上,润滑装置(4)设于內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润滑装置(4)包括补脂润滑泵(41)、电动润滑泵(42)、过滤器(43)、主油管路(44)和电磁给油器(45),补脂润滑泵(41)的出油口通过润滑管连接电动润滑泵(42)的进油口,电动润滑泵(42)的出油口通过串联有过滤器(43)主油管路(44)连接电磁给油器(45)的进油口,电磁给油器(45)的出油口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内,喷嘴(5)设于内弧框架(1)和外弧框架(2)之间,相邻的上夹坯辊(16)之间和相邻的下夹坯辊(26)之间都设有至少三个喷嘴(5),喷嘴(5)的进水口和水冷装置(6)的出水口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062992.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雨刮器
- 下一篇:一种汽车组合开关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