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模拟顶管施工引发地层损失的试验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420302035.6 申请日: 2014-06-06
公开(公告)号: CN203881760U 公开(公告)日: 2014-10-15
发明(设计)人: 陈善雄;程刘勇;许锡昌;王星运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24 分类号: G01N33/24
代理公司: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代理人: 王敏锋
地址: 430071 湖北*** 国省代码: 湖北;4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实用新型公开了模拟顶管施工引发地层损失的试验装置,它包括侧向柔性加载囊、刚性加载板、液压千斤顶、模拟顶管、模型箱、环形水囊、进水总管、排气总管、橡胶垫圈,将侧向柔性加载囊黏贴在模型箱内壁上,左端连接侧向柔性加载囊,右端连接侧向加载压力表,侧向加载压力表通过侧向加压注水管与侧向加载加压泵连接,侧向柔性加载囊顶部设排气阀,在模型箱前侧壁距模型箱底开圆孔,圆形顶管预留孔周边焊接螺柱,模拟顶管右端放置在模型箱前侧壁圆形顶管预留孔处,模拟顶管左端紧贴模型箱后壁放置,结构合理、操作方便,用于模拟顶管隧道施工引发的地层变形模型试验。
搜索关键词: 模拟 施工 引发 地层 损失 试验装置
【主权项】:
模拟顶管施工引发地层损失的试验装置,它包括侧向柔性加载囊(1)、刚性加载板(3)、液压千斤顶(7)、模拟顶管(18)、模型箱(19)、环形水囊(22)、进水总管(23)、排气总管(27)、橡胶垫圈(37),其特征在于:将侧向柔性加载囊(1)黏贴在模型箱(19)右侧内壁上,在模型箱(19)右侧壁下部距模型箱(19)底板98-102mm、距前侧壁1.4-1.6m处开第一注水管预留孔(49),第一注水管预留孔(49)为一圆柱形孔,孔径比第二侧向加压注水管11外径大5~6mm,第二侧向加压注水管(11)穿过第一注水管预留孔(49),左端与侧向柔性加载囊(1)上的侧向注水孔接口(47)连接,右端顺序连接侧向加载压力表(8)、侧向注水阀(45)、第一侧向加压注水管(10)和侧向加载加压泵(9),第二侧向加压注水管(11)与模型箱(19)上的第一注水管预留孔(49)之间的间隙采用结构胶封填,在模型箱(19)前侧壁中部距模型箱(19)底板1/3箱体高度处开一直径为0.4-0.7m的圆形顶管预留孔(43),圆形顶管预留孔(43)直径比环形水囊(22)外径大20mm,环圆形顶管预留孔(43)周边均匀焊接六个螺柱(35),模拟顶管(18)穿过模型箱(19)前侧壁上的圆形顶管预留孔(43)平放在模型箱(19)中,模拟顶管(18)右端的环形端板(38)紧贴模型箱(19)前侧壁,橡胶垫圈(37)套在钢管(40)上夹在环形端板(38)与模型箱(19)前侧壁之间,模型箱(19)上的螺柱(35)穿过橡胶垫圈(37)和环形端板(38)上的螺孔,螺帽(36)拧在螺柱(35)上,将环形端板(38)与模型箱(19)前侧壁连接,将各进水支管(31)和排气支管(32)的一端分别连接到环形水囊(22)上的水管接口(51)和气管接口(52)上,各进水支管(31)和排气支管(32)的另一端穿过钢管(40)管壁上预留的圆柱形孔,分别与进水总管(23)和排气总管(27)连接,用结构胶封填进水支管(31)和排气支管(32)与钢管(40)管壁上的圆柱形孔之间的空隙,进水总管(23)右端顺序连接进水总管压力表(24)、进水总管阀门(25)和进水总管加压泵(26),排气总管(27)右端顺序连接流量计(28)和排气总管阀门(29),竖向柔性加载囊(2)水平放置在试验土体(42)上,在模型箱(19)右侧壁下部距模型箱(19)底板2.2~2.8m、距前侧壁1.4‑1.6m处开第二注水管预留孔(50),第二注水管预留孔(50)为一圆柱形孔,其孔径比第一竖向加压注水管(15)外径大5~6mm,第一竖向加压注水管(15)穿过第二注水管预留孔(50),左端与竖向柔性加载囊(2)上的竖向注水孔接口(48)连接,右端顺序连接竖向加载压力表(13)、竖向注水阀(46)、第二竖向加压注水管(16)和竖向加载加压泵(14),第一竖向加压注水管(15)与模型箱(19)上的第二注水管预留孔(50)之间的间隙采用结构胶封填,刚性加载板(3)放置在竖向柔性加载囊(2)上,刚性加载板(3)上表面中心位置焊接传力柱(6),传力柱(6)上放置液压千斤顶(7),液压千斤顶(7)连接千斤顶压力传感器(44), 液压千斤顶(7)的活塞杆顶在反力架横梁(5)底面,模型箱(19)左右两侧外壁各焊接反力架立柱(4),反力架横梁(5)两端分别与两反力架立柱(4)顶端焊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02035.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