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稳定实用的可控硅触发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360789.7 | 申请日: | 2014-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9680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笋;陈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3K17/72 | 分类号: | H03K17/72 |
代理公司: | 安徽信拓律师事务所 34117 | 代理人: | 鞠翔 |
地址: | 231100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新型稳定实用的可控硅触发电路,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将分合闸信号采用光耦隔离驱动技术,实现控制器分合闸信号和触发电路的强弱电隔离,光电耦合器输入、输出侧分别采用稳压二极管钳位和推挽电路抗干扰功能,相比传统的阻容吸收滤波网络,无论幅值还是能量方面,对干扰脉冲抑制能力更强,稳定性更好;电路结构简单,全部由普通电子元器件构成,成本低,效果好。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稳定 实用 可控硅 触发 电路 | ||
【主权项】:
一种新型稳定实用的可控硅触发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光电耦合器(U1),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1脚经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一电阻(R1)连接至分合闸信号的正极,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2脚连接至分合闸信号的负极,在所述分合闸信号正负之间并联有压敏电阻(RV),所述光电耦合器(U1)第2脚与第一电容(R1)和第一二极管(D1)之间并联有第二电阻(R2)和第一电容(C1),所述光电耦合器(U1)第2脚与光电耦合器(U1)第1脚之间并联有第三电阻(R3)和第二二极管(D2),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3脚分别连接至第二十七电阻(R27)和第三可控硅(Q3)的栅极,所述第二十七电阻(R27)分别接至+12V电源和第二十六电阻(R26)的一端,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的另一端接至第三可控硅(Q3)的源极,所述第三可控硅(Q3)的栅极与光电耦合器(U1)的第3脚之间并联有第七可控硅(Q7),所述第三可控硅(Q3)的漏极连接至第七可控硅(Q7)的漏极,所述第七可控硅(Q7)的源极连接至光电耦合器(U1)的第4脚,所述第二十六电阻(R26)与第七可控硅(Q7)的源极之间并联有第三十一电容(C31),所述光电耦合器(U1)的第4脚上还并联有第四可控硅(Q4)和第二十电容(C20),在第四可控硅(Q4)和第二十电容(C20)之间连接有分合闸线圈(X1),所述第四可控硅(Q4)的一个引脚连接至第三可控硅(Q3)和第七可控硅(Q3)的漏极之间。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科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360789.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线接入点功率放大器
- 下一篇:提速太阳能热水工程热效率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