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桥式微流气动红外探测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559833.7 | 申请日: | 2014-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22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24 |
发明(设计)人: | 孙明伟;孙晓辰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明伟 |
主分类号: | G01N21/3504 | 分类号: | G01N21/3504;G01N27/02 |
代理公司: | 无 | 代理人: | 无 |
地址: | 210046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桥式微流气动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透射玻璃窗口、聚光镜、吸光室、集光器、气体补偿室、微流通道、微流探测器、气体过滤器;集光器位于聚光镜锥形孔口正中聚焦处;吸光室和气体补偿室之间有通道连接;吸光室设置在透射玻璃窗口和聚光镜之间的锥形空间内;气体补偿室为环状环绕在吸光室和聚光镜外围;聚光镜和吸光室及集光器在同一轴心线上。该结构采用惠斯通电桥技术,将两根电阻丝作为电桥的2个桥臂,当被测量对象电阻值发生变化时,电桥的输出电压信号也同步发生变化,从而通过测量电桥的这个变化信号就可以准确测量被测烟气成分的浓度值。该探测器具有结构简单,抗震性较高,抗干扰能力较强的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式微 流气 红外探测器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桥式微流气动红外探测器结构,包括透射玻璃窗口(1)、密封圈(2)、聚光镜(3)、吸光室(4)、集光器(5)、气体补偿室(6)、端盖(7)、微流通道(8)、微流探测器(9)、安装螺孔座(10)、密封垫(11)、气体过滤器(12);其中,透射玻璃窗口(1)与聚光镜(3)之间由密封圈(2)来密封;气体补偿室(6)与端盖(7)由密封垫(11)来密封;集光器(5)位于聚光镜(3)锥形孔口正中聚焦处;气体过滤器(12)与气体补偿室(6)相通;吸光室(4)和气体补偿室(6)之间有通道(8)连接;吸光室(4)设置在透射玻璃窗口(1)和聚光镜(3)之间的锥形空间内;气体补偿室(6)为环状环绕在吸光室(4)和聚光镜(3)外围;安装螺口座(10)设置在端盖(7)表面上;聚光镜(3)和吸光室(4)及集光器(5)在同一轴心线上,但聚光镜(3)和吸光室(4)及集光器(5)与微流探测器(9)不在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的微流探测器(9),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1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9),第一盲孔(17)和第二盲孔(20),受热槽(18),释电器本体(21),第二温度传感器引出线(22)和第一温度传感器引出线(26),第一吸光引出线(23)和第二吸光引出线(25),释电引出线(24),第一导线(27)、第二导线(29)和第三导线(32),第一电阻丝(28)和第二电阻丝(31),铂丝组件(30);第一吸光引出线(23)和第二吸光引出线(25)及其第一导线(27)和第三导线(32)与吸光室(04)相通;释电引出线(24)及其第二导线(29)与气体补偿室(6)相通;第一温度传感器(16)和第二温度传感器(19)分别安装在第一盲孔(17)和第二盲孔(20)底部;所述铂丝组件(30)由3根几乎平行布置的铂丝组成,3根铂丝的两端焊接在一起,焊接头一端与第一导线(27)和第三导线(32)相连,另一端与导线(29)相连;铂丝组件(30)位于正对集光器(5);铂丝组件(30)与第一导线(27)、第二导线(29)和第三导线(32)和第一电阻丝(28)和第二电阻丝(31),平放安置在受热槽(18)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明伟;,未经孙明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55983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子影像成像验证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浆料粒度检测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