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三相一体化交流无弧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08725.4 | 申请日: | 2014-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1896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04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军;吴功祥;张培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H9/54 | 分类号: | H01H9/54;H01H9/3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三相一体化交流无弧电器,其包括绝缘外壳、静触头、长形动触头、二极管、相间绝缘隔板、电磁机械动作机构、绝缘动触头支架和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三相触头系统一体化方案,应用三相电路、电器触头与二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控制三相电器触头的工作顺序,实现三相电器正常运行的无弧接通、分断与故障状态的无弧分断,大幅简化三相相交流控制电器的结构、大幅降低三相控制开关电器的成本,减小开关电器体积,大幅度提高电器的电气寿命与运行的可靠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三相 一体化 交流 电器 | ||
【主权项】:
一种三相一体化交流无弧电器,包括绝缘外壳(J)、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第三静触头(A3)、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第六静触头(B3)、第七静触头(C1)、第八静触头(C2)、第一长形动触头(A)、第二长形动触头(B)、第三长形动触头(C)、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相间绝缘隔板(L)、电磁机械动作机构(E)、电磁机械动作机构(E)的绝缘动触头支架(K)和单片机控制系统(I);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第三静触头(A3)、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第六静触头(B3)、第七静触头(C1)、第八静触头(C2)分别安装在绝缘外壳(J)的不同位置上,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第三静触头(A3)在一条直线上,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第六静触头(B3)在第二条直线上,第七静触头(C1)、第八静触头(C2)在第三条直线上,三条直线相差约120°,第一长形动触头(A)、第二长形动触头(B)、第三长形动触头(C)分别安装在电磁机械动作机构(E)的绝缘动触头支架(K)的不同位置上,第一长形动触头(A)对应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第三静触头(A3),第二长形动触头(B)对应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第六静触头(B3),第三长形动触头(C)对应第七静触头(C1)、第八静触头(C2),第一二极管(D1)与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并联,第二二极管(D2)与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并联,三个相间绝缘隔板(L)互成120°安装在绝缘外壳(J)上,分别将三相触头隔开,单片机控制系统(I)的控制输出端接到电磁机械动作机构(E),电磁机械动作机构(E)上带有绝缘动触头支架(K),第一相电源(Y1)与第三静触头(A3)相接,第二相电源(Y2)与第六静触头(B3)相接,第三相电源(Y3)与第八静触头(C2)相接,第一长形动触头(A)、第二长形动触头(B)、第三长形动触头(C)分别与第三静触头(A3)、第六静触头(B3)、第八静触头(C2)接触,第一静触头(A1)、第四静触头(B1)与第七静触头(C1)接到负载(F)的三个输入端,绝缘动触头支架(K)可以在绝缘外壳(J)中沿轴线运动,当电路断开时,第一长形动触头(A)、第二长形动触头(B)、第三长形动触头(C)分别与第三静触头(A3)、第六静触头(B3)、第八静触头(C2)接触,当电路完全接通时,第一长形动触头(A)与第一静触头(A1)、第二静触头(A2)、第三静触头(A3)闭合,第二长形动触头(B)与第四静触头(B1)、第五静触头(B2)、第六静触头(B3)闭合,第三长形动触头(C)与第七静触头(C1)、第八静触头(C2)闭合。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08725.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磁式定时自动控制照明开关装置
- 下一篇:电流反馈式电子灭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