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驾驶室式翻车保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2938.1 | 申请日: | 2014-1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80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杨哲;郭海全;宋黎明;王英杰;宋晗;董志明;贾占军;吕捷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13 | 分类号: | B60R21/13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驾驶室式翻车保护结构,是由两个防护罩、两个缓冲吸能器、翻车保护结构主体和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组成;两个缓冲吸能器构成翻车保护结构的两个上横梁;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通过底板分别固连于翻车保护结构主体的两个上纵梁上,两个防护罩分别套设于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上并固连于上纵梁上。在车辆侧翻时,缓冲吸能器和阻滑缓冲吸能齿的变形缓冲吸能,明显降低了翻车保护结构撞击产生的震动,有效保护驾驶员的人身安全。同时,部分阻滑缓冲吸能齿钉入地面,能有效阻止车辆沿坡面滑行,降低侧翻车辆的滑行速度,避免或减缓侧翻车辆与其他物体撞击,有效保护驾驶员避免受到二次伤害。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驾驶室 翻车 保护 结构 | ||
【主权项】:
一种驾驶室式翻车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是由两个防护罩(1)、两个缓冲吸能罩器(2)、翻车保护结构主体(3)和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4)组成;所述的防护罩(1)设有法兰盘(11);所述的缓冲吸能罩器(2)是由缸筒(21)、缸盖(22)、活塞(23)、活塞杆(24)、第一单耳环(25)、第一缓冲吸能柱(26)、第二缓冲吸能柱(27)、两个螺栓(28)和两个螺母(29)组成,缸筒(21)上设有第二单耳环(211),活塞杆(24)自由端设有螺纹段(241),第一单耳环(25)设有螺纹孔(251),第二缓冲吸能柱(27)设有内孔(271),第一缓冲吸能柱(26)穿套于缸筒(21)中,第一缓冲吸能柱(26)与缸筒(21)底部接触,活塞(23)和活塞杆(24)固连成一体,活塞(23)穿套于缸筒(21)中与第一缓冲吸能柱(26)接触,第二缓冲吸能柱(27)的内孔(271)与活塞杆23同轴,第二缓冲吸能柱(27)套设于活塞杆(24)上与活塞(23)接触,缸盖(22)套设于活塞杆(24)上与第二缓冲吸能柱(27)接触,缸盖(22)固连于缸筒(21)上,第一单耳环(25)的螺纹孔(251)与活塞杆(24)同轴,第一单耳环(25)与活塞杆(24)自由端的螺纹段(241)固连成一体,组成缓冲吸能罩器(2);缓冲吸能罩器(2)的第一单耳环(25)和第二单耳环(211)分别与翻车保护结构主体(3)上的两个双耳环(331)同轴,将两个螺栓(28)分别与两个双耳环(331)同轴穿入,两个螺母(29)分别旋上两个螺栓(28)预紧,两个缓冲吸能罩器(2)构成翻车保护结构的两个上横梁;所述的翻车保护结构主体(3)是由底座(31)、四个立柱(32)、两个上纵梁(33)和工字形横梁(34)焊接而成,上纵梁(33)上设有两个双耳环(331);所述的阻滑缓冲吸能装置(4)是由底板(41)、数个阻滑缓冲吸能齿(42)和数个缓冲吸能四棱锥体(43)组成,阻滑缓冲吸能齿(42)由薄钢片焊接成四棱锥,四棱锥面上设有环状V槽(421),数个缓冲吸能四棱锥体(43)分别填充至数个阻滑缓冲吸能齿(42)内,数个阻滑缓冲吸能齿(42)依次固连于底板(41)上;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4)通过底板(41)分别固连于翻车保护结构主体(3)的两个上纵梁(33)上,两个防护罩(1)分别套设于两个阻滑缓冲吸能装置(4)上,通过防护罩(1)上的法拉盘(11)固连于翻车保护结构主体(3)的上纵梁(33)上。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内蒙古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8293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