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源老化电子负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689046.4 | 申请日: | 2014-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03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文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40 | 分类号: | G01R31/4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5803 浙江省宁波***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老化电子负载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智能低噪音风扇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电源供电系统、负载设定电路、放大电路、稳压基准电压电路、反馈电路和功率电路,其中电源CN1为±12V双电源供电,负载电阻W1为精密可调电阻,功率为0-300W。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开关电源的老化,也适用于其它的负载功率老化系统及设备,可在0-300W功率范围可调,适用低于功率范围的电源使用,也不会随温度改变而老化功率改变,智能低噪音风扇采用强迫风冷,散热性能好,体积相对较小,在连续工作状态下,具有高可靠性,温漂较小,生产作业方便,维修简单,产品老化性能稳定可靠。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老化 电子负载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电源老化电子负载装置,包括智能低噪音风扇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包括包括电源供电系统、负载设定电路、放大电路、稳压基准电压电路、反馈电路和功率电路,其特征在于,电路中电源CN1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4和分路器U4的I端口,分路器U4的O端口分别连接电容C6、电容C8、电容C10和电容C12,电源CN1的3脚分别连接电容C5、三极管Q8的发射极、电阻R9、电容C20和分路器U5的I端口,分路器U5的O端口分别连接电容C7、电容C9、电容C11和电容C13,电源CN1的2脚分别连接电容C4另一端、分路器U4的G端口、电容C6另一端、电容C8另一端、电容C10另一端、电容C12另一端、电容C5另一端、分路器U5的G端口、电容C7另一端、电容C9另一端、电容C11另一端和电容C13另一端,三极管Q8的基极分别连接电阻R9另一端和三极管Q7的集电极,三极管Q8的发射极分别连接电容C3、二极管D2和电源CN1的1脚,三极管Q7的基极通过电阻R11分别连接电阻R10和电阻R12,电阻R1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源CN2的1脚、电容C2、电阻R4、稳压二级管U3和电阻R1,电阻R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和稳压二极管U3另一端,电阻R1另一端连接+12V电压信号;电源CN2的2脚连接负载电阻W1,负载电阻W1的滑动端通过电阻R7分别连接电容C1和运算放大器U2的2脚,电容C1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2的3脚和电阻R6,电阻R6另一端分别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6脚和7脚,运算放大器U1的5脚分别连接电阻R3和电阻R2,电阻R3另一端依次通过电阻R25、电阻R26、电阻R27、电阻R28和电阻R29后分别连接场效应管Q6的漏极、场效应管Q5的漏极、场效应管Q4的漏极、场效应管Q3的漏极、场效应管Q2的漏极和场效应管Q1的漏极,运算放大器U2的1脚通过电阻R8联机二极管D1,二极管D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3、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和电阻R18,电阻R1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19和运算放大器U1A的3脚,运算放大器U1A的2脚分别连接电容C1、电阻R30和电阻R36,运算放大器U1A的1脚分别连接电容C1另一端、电阻R30另一端和电阻R37,电阻R3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8、电阻R54F和场效应管Q1的源极,电阻R3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8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1的栅极,电阻R1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0和运算放大器U1B的12脚,运算放大器U1B的13脚分别连接电容C15、电阻R31和电阻R38,运算放大器U1B的14脚分别连接电容C15另一端、电阻R31另一端和电阻R39,电阻R3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9、电阻R55F和场效应管Q2的源极,电阻R39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49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阻R1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1和运算放大器U1C的10脚,运算放大器U1C的9脚分别连接电容C16、电阻R32和电阻R40,运算放大器U1C的8脚分别连接电容C16另一端、电阻R32另一端和电阻R41,电阻R40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0、电阻R56F和场效应管Q3的源极,电阻R41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0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阻R1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2和运算放大器U1D的5脚,运算放大器U1D的6脚分别连接电容C17、电阻R33和电阻R42,运算放大器U1D的7脚分别连接电容C17另一端、电阻R33另一端和电阻R43,电阻R42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1、电阻R57F和场效应管Q4的源极,电阻R43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1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阻R1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3和运算放大器U1E的12脚,运算放大器U1E的13脚分别连接电容C18、电阻R34和电阻R44,运算放大器U1E的14脚分别连接电容C18另一端、电阻R34另一端和电阻R45,电阻R4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2、电阻R58F和场效应管Q5的源极,电阻R45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2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5的栅极,电阻R18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24和运算放大器U1F的10脚,运算放大器U1F的9脚分别连接电容C19、电阻R35和电阻R46,运算放大器U1F的8脚分别连接电容C19另一端、电阻R35另一端和电阻R47,电阻R46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3、电阻R59F和场效应管Q6的源极,电阻R47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53另一端和场效应管Q6的栅极,电阻R54另一端分别连接电阻R60、电阻R54F另一端、电阻R55F另一端、电阻R56F另一端、电阻R57F另一端、电阻R58F另一端、电阻R59F另一端和负载电阻W2,电阻R60另一端连接电阻R61,负载电阻W2另一端连接电源CN3的2脚,负载电阻W2的滑动端连接电源CN3的1脚。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恒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689046.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