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雾液吸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06848.1 | 申请日: | 2014-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214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3-18 |
发明(设计)人: | 陈炫;张新民;胡君;任岩军;杨加赢;韩锋;雪梅;刘炳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1/22 | 分类号: | G01N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德技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8 | 代理人: | 严勇刚 |
地址: | 10001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雾液吸收装置,由流量计,气泵,雾室,上固定器以及下固定器组成,所述雾室具有一个下部反应腔和一个上部连接颈口,所述上部连接颈口具有依次相互连通的一个下部垂直段、一个中部水平段以及一个上部垂直段,所述下部垂直段垂直连接所述下部反应腔的上部,所述上部垂直段垂直连接所述上固定器。本实用新型的雾室结构避免了现有雾液吸收装置捕集液聚集到上固定器的特氟龙膜上的缺陷,从而保证了上固定器的特氟龙膜具备持续的透过性能,有利于低浓度待检测气体的监测,提高了待检测气体在捕集液中的溶解度,有利于降低过待检测气体的检测下限,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雾液吸收装置,由流量计(1),气泵(2),雾室(3),上固定器(4)以及下固定器(5)组成,所述上固定器(4)和下固定器(5)将所述雾室(3)固定在中间,所述上固定器(4)的出口先后连接所述流量计(1)和气泵(2),所述雾室(3)中具有喷气管(31),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室(3)具有一个下部反应腔(32)和一个上部连接颈口(33),所述上部连接颈口(33)具有依次相互连通的一个下部垂直段(331)、一个中部水平段(332)以及一个上部垂直段(333),所述下部垂直段(331)垂直连接所述下部反应腔(32)的上部,所述上部垂直段(333)垂直连接所述上固定器(4)。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706848.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