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嵌转子式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785763.7 | 申请日: | 2014-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3126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勇;姜洪伟;罗钧夫;王秀雨;宋杰;孔祥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5/31 | 分类号: | F16F15/31;F16F15/16;F16F15/18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四环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22103 | 代理人: | 张建成 |
地址: | 130022 吉林省长春市***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嵌转子式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第一飞轮与发动机曲轴、磁流变液装置的外转子、磁轭刚性连接,构成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的第一质量;第二飞轮与磁流变液装置的内转子刚性连接,构成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的第二质量;第一飞轮与第二飞轮之间通过长弧形螺旋弹簧柔性连接,内、外转子之间的空隙充满了磁流变液。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工况实时调控减振器的阻尼值,从而能够主动衰减传动系扭振,使得减振效果达到最佳,从而增加离合器、变速箱内的齿轮、连接轴等零部件的使用耐久性。 | ||
搜索关键词: | 转子 流变 质量 飞轮 减振器 | ||
【主权项】:
一种内嵌转子式磁流变液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是由法兰连接轴(1)、第一挡片(2)、法兰(3),第一螺栓(4)、磁流变液外转子(5)、第二螺栓(6)、第一飞轮(7)、起动齿圈(8)、磁轭(9)、励磁线圈(10)、长弧形螺旋弹簧(11)、第二飞轮(12)、第三螺栓(13)、注液螺栓(14)、磁流变液内转子(15)、磁流变液(16)、垫圈(17)、橡胶油封(18)、第二挡片(19)、内转子连接轴(20)、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2)组成,法兰(3)通过花键与法兰连接轴(1)相连接,法兰(3)的外部靠挡片(2)固定轴向位移,法兰连接轴(1)与第一飞轮(7)为一体结构,第一飞轮(7)外周具有起动齿圈(8),第一飞轮(7)通过八个第二螺栓(6)与磁轭(9)连接,磁轭(9)内部安装有励磁线圈(10),磁轭(9)套设在磁流变液外转子(5)外周,磁流变液外转子(5)通过六个第一螺栓(4)与第一飞轮(7)连接,磁流变液外转子(5)为分体结构,磁流变液外转子(5)由第三螺栓(13)固定连接成整体,磁流变液外转子(5)具有注液孔(51),该注液孔(51)由注液螺栓(14)封堵,磁流变液外转子(5)内部设置磁流变液内转子(15),磁流变液外转子(5)和磁流变液内转子(15)之间的间隙充有磁流变液(16),磁流变液(16)通过注液孔(51)注入,并通过橡胶油封(18)实现密封;第二飞轮(12)设置在磁流变液外转子(5)和磁轭(9)外侧,磁轭(9)与第二飞轮(12)之间通过三根长弧形螺旋弹簧(11)相连接,内转子连接轴(20)穿过第二飞轮(12)、磁流变液外转子(5)和磁流变液内转子(15),内转子连接轴(20)的头部位于磁流变液外转子(5)中,第二飞轮(12)通过花键与内转子连接轴(20)相连接,第二飞轮(12)外部靠第二挡片(19)固定轴向位移,磁流变液内转子(15)通过花键与内转子连接轴(20)相连接,磁流变液外转子(5)与转子连接轴(20)之间设置第一轴承(21)和第二轴承(22),位于第二飞轮(12)一侧的磁流变液外转子(5)与内转子连接轴(20)之间设置橡胶油封(18),第二飞轮(12)的内侧设置垫圈(17);磁流变液外转子(5)与第一飞轮(7)的刚性连接,构成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第一质量;内转子连接轴(20)通过花键将第二飞轮(12)与磁流变液内转子(15)刚性连接,构成双质量飞轮扭振减振器的第二质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20785763.7/,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摩托车链条销轴及其摩托车链条
- 下一篇:开榫机的工作台减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