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阀正时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80062915.3 | 申请日: | 2014-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74540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朝日丈雄;野口祐司;池田宪治;滨崎弘之;井口佳亮;梶田知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1L1/356 | 分类号: | F01L1/356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郝传鑫,梁婷 |
地址: | 日本国爱知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对从动侧旋转体(3)相对于驱动侧旋转体(1)的旋转相位进行及时控制的阀正时控制装置。其具有驱动侧旋转体(1)、从动侧旋转体(3)、间隔驱动侧旋转体(1)和从动侧旋转体(3)之间的流体压室而形成的提前角室(5a)以及滞后角室(5b)、和相位控制部,上述相位控制部通过贯穿形成于从动侧旋转体(3)的提前角流路(11a)以及滞后角流路(11b)向提前角室(5a)以及滞后角室(5b)供给加压流体。从动侧旋转体(3)由外周部件(3a)和内周部件(3b)一体地形成为同心状,提前角流路(11a)和滞后角流路(11b)以形成规定角度的方式进行配置,在所有的提前角流路(11a)和滞后角流路(11b)之间,在外周部件(3a)的内周面和内周部件(3b)的外周面的任意一方形成槽部(23),在另一方与槽部(23)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突条部(24)。 | ||
搜索关键词: | 正时 控制 装置 | ||
【主权项】:
一种阀正时控制装置,其包括:驱动侧旋转体,所述驱动侧旋转体与内燃机的曲柄轴同步旋转;从动侧旋转体,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以在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轴心相同的旋转轴心上能够相对旋转的方式配置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内周侧,并且与所述内燃机的阀开闭用凸轮轴同步旋转;流体压室,所述流体压室形成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和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之间;提前角室以及滞后角室,所述提前角室以及所述滞后角室通过利用分隔部分隔所述流体压室而形成,所述分隔部设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外周侧;和,至少一条提前角流路以及至少一条滞后角流路,所述提前角流路和所述滞后角流路以沿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直径方向贯穿的方式形成于所述从动侧旋转体;以及,相位控制部,所述相位控制部通过所述提前角流路或是所述滞后角流路向所述提前角室或所述滞后角室中供给加压流体,从而控制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相对于所述驱动侧旋转体的旋转相位,所述从动侧旋转体具有设有所述分隔部的圆筒状的外周部件、和配置于比所述外周部件更靠近直径方向内侧的圆筒状的内周部件,所述外周部件以及所述内周部件一体地形成为同心状,以所述提前角流路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提前角流路的中心线与所述滞后角流路的长度方向上的所述滞后角流路的中心线形成规定角度的方式,对所述提前角流路以及所述滞后角流路进行配置,在所有的所述提前角流路和所述滞后角流路之间,在所述外周部件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周部件的外周面的任意一方形成槽部,而在所述外周部件的内周面和所述内周部件的外周面的另外一方与所述槽部相对应的位置形成突条部,所述提前角流路和所述滞后角流路沿所述从动侧旋转体的旋转方向配置于不同的位置,所述槽部和所述突条部沿所述旋转轴心的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槽部形成于所述内周部件的外周面,并且使该槽部的一端部比其它的部分更凸出的突部形成于所述内周部件的外周面,所述内周部件的外周部通过镶嵌铸造而被所述外周部件包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精机株式会社,未经爱信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48006291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