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航行器的螺旋桨推力建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03603.1 | 申请日: | 2015-0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732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31 |
发明(设计)人: | 程向红;王阳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江苏永衡昭辉律师事务所32250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航行器的螺旋桨推力建模方法。该方法基于流体力学软件对螺旋桨的推力进行分析,考虑因船体行驶产生的伴流、螺旋桨转速以及海流速度对螺旋桨推力的影响,采用曲面拟合的方式建立螺旋桨推力模型。本发明结合实际海底环境,在螺旋桨推力和螺旋桨转速、船体航行速度、海流速度之间建立数学关系,提高了螺旋桨推力模型的准确度。本发明主要应用于水下航行器模型辅助导航系统中,由测量得到的螺旋桨转速即可推算出船体航行的速度,增强了模型辅助导航系统的准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航行 螺旋桨 推力 建模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水下航行器的螺旋桨推力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基于仿真软件对螺旋桨的推力进行分析,以水下航行器为研究对象,所述水下航行器包括船身(1)和螺旋桨(2),所述螺旋桨(2)位于船身(1)的尾部;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1:计算船体航行时船身(1)产生的伴流速度:步骤1.1:确定船身(1)的物理模型和计算域:根据水下航行器船身(1)的实际尺寸,绘制其物理模型,并确定船身计算域;步骤1.2:船身计算域的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船身计算域中临近船身(1)壁面占总计算域1/5至2/5的区域内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其他区域采用结构化网格;将入口设置为速度入口条件,船身(1)设置为固壁面;步骤1.3:计算船体航行时船身尾部进入螺旋桨盘面处的伴流速度:在仿真软件中设置水下实际环境参数,计算出船体以不同速度u航行时船身(1)产生的伴流,并保存进入螺旋桨盘面处伴流的速度;步骤2:确定螺旋桨(2)的物理模型和计算域:根据螺旋桨(2)的实际尺寸,绘制其物理模型,并确定螺旋桨计算域;步骤3:螺旋桨(2)的网格划分和边界条件设置:螺旋桨计算域采用混合网格划分,螺旋桨(2)的旋转区域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其他区域采用结构化网格,且设置为静止区域;将入口设置为速度入口条件,出口设置为压力出口条件;步骤4:计算螺旋桨推力T的离散值:考虑伴流对螺旋桨推力的影响,在仿真软件中设置螺旋桨不同的转速n,并将步骤1.3中计算出的伴流速度作为螺旋桨计算域的入口速度,采用k‑ε模型分别计算出螺旋桨不同转速n下船体不同航行速度u对应的螺旋桨推力T的离散值;步骤5:建立螺旋桨推力解析模型:假设海流速度为v,海流与船体航行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则沿着螺旋桨旋转轴和垂直于螺旋桨旋转轴的海流速度分别为vcosθ和vsinθ;考虑到海流的影响,入口速度涉及船体航行速度u和沿着螺旋桨旋转轴的海流速度vcosθ;根据步骤4中计算出来的螺旋桨推力T离散值,采用最小二乘法对其进行曲面拟合,建立海流存在时螺旋桨推力T与螺旋桨转速n、船体的航行速度u、海流速度v、以及海流与船体航行方向之间的夹角θ之间的解析模型T=f(u,v,n,θ):T=f(u,v,n,θ)=Σi,j=1,1p,qaij(u+vcosθ)i-1nj-1---(1)]]>式(1)中,T为海流存在时螺旋桨推力、n为螺旋桨转速、u为船体的航行速度,v为海流速度,θ为海流与船体航行方向之间的夹角,顺时针为正,逆时针为负;p、q为拟合函数的阶数,p、q=1,2,3....,N,N为自然数,aij为模型的拟合系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03603.1/,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