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的检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39521.2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597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泊然;张劲松;何述平;赵永俊;黄晶;汪晓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 50123 | 代理人: | 徐先禄 |
地址: | 400023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划分评价区域,缺陷分类,目视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开裂、缩颈、起皱或者脱锌缺陷,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毛刺缺陷,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刚性不足缺陷,以及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R不顺、隐形伤、压伤、拉伤、冲击线、滑移线或者凸凹点缺陷。其能将质量缺陷细化分类,将检测的主观评价结果转化为客观指标,减少零件返修的时间。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车身 覆盖 表面 质量 检测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汽车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划分评价区域:从车身外覆盖件的不同视角观察,以翼子板安装侧面以及车身侧围加油口位置为第三评价区域(3),在其余的车身外覆盖件区域中,以前保险杠与翼子板匹配部分的下端为第一点,以后保险杠与车身侧围匹配部分的下端为第二点,两点连直线,位于该直线以上的车身外覆盖件区域为第一评价区域(1),位于该直线以下的车身外覆盖件区域为第二评价区域(2);步骤二、缺陷分类:将车身外覆盖件表面质量分为开裂、缩颈、起皱、脱锌、毛刺、刚性不足、R不顺、隐形伤、压伤、拉伤、冲击线、滑移线、凸凹点缺陷;步骤三、目视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开裂、缩颈、起皱或者脱锌缺陷:将车身外覆盖件放在评价台(4)上,擦拭干净,从正反两面观察,判断的条件为:第一、第二评价区域都未出现开裂、缩颈、起皱或者脱锌缺陷,第三评价区域未出现开裂、缩颈或者严重的脱锌缺陷,第三评价区域的钣金直接裸露部分未出现起皱缺陷;如果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满足该条件,则进行步骤四,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分类记录相应缺陷并退出检测;步骤四、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毛刺缺陷:目视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如果发现毛刺,则利用游标卡尺对各个评价区域的毛刺高度进行测量,判断的条件为:第一评价区域的毛刺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1mm,第二评价区域的毛刺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3mm,第三评价区域的毛刺高度小于或者等于0.5mm;如果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满足该条件,则进行步骤五,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分别记录相应区域的毛刺缺陷再进行步骤五;步骤五、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刚性不足缺陷:利用超声波测厚仪(5)探测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的变薄率,判断的条件为: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的变薄率都大于或者等于3%;如果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满足该条件,则进行步骤六,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分别记录相应区域的刚性不足缺陷再进行步骤六;步骤六、检测车身外覆盖件是否存在R不顺、隐形伤、压伤、拉伤、冲击线、滑移线或者凸凹点缺陷:在车身外覆盖件的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涂抹光亮剂,在光照条件下检测,判断的条件为: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通过目视都未出现R不顺、隐形伤、压伤、拉伤、冲击线、滑移线或者凸凹点缺陷,第一评价区域通过触摸未出现手感较强的凸凹点缺陷和影响涂装效果的手感较弱的凸凹点缺陷,第二、第三评价区域通过触摸未出现影响涂装效果的凸凹点缺陷,第一、第二评价区域通过油石或者沙盘打磨未出现影响涂装效果的凸凹点缺陷;如果第一、第二、第三评价区域满足该条件,则结束检测,如果不满足该条件,则分别记录相应区域的相应缺陷再结束检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39521.2/,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