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41005.3 | 申请日: | 2015-01-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276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姚爱军;张剑涛;王如伟;邓江雨;吴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H6/18 | 分类号: | E04H6/18;E04H6/22;E04B1/19;E04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03 | 代理人: | 沈波 |
地址: | 10012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梯核心筒、结构框架筒、车辆入库平台、载车系统、泊车空间。所述电梯核心筒包括中心柱和电梯核心筒剪力墙,电梯核心筒剪力墙均匀分布于中心柱的外缘,二者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将泊车空间分为相对独立的三个扇形部分;结构框架筒分为内环框架筒与外环框架筒两层结构,形成放射状分布的泊车空间。在该停车系统中间的电梯核心筒处设有六部扇形载车电梯,可同时运营,构成满足多部车辆同时进出库的高效率载车系统;在车辆入库平台处设置有入库平台直轨滑道和入库平台曲轨滑道,在伺服系统判断泊车位后可将载车托盘及时转入相应滑道,保证了泊车位的交叉运营;该运行模式在高效利用泊车空间的同时,实现了车辆泊提效率集约化。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约化 城市 地下 停车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集约化城市地下停车系统,该系统包括电梯核心筒、结构框架筒、车辆入库平台、载车系统、泊车空间;所述电梯核心筒包括中心柱(12)和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均匀分布于中心柱(12)的外边缘,二者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沿平面呈120°均匀分布,将整个停车系统分成相对独立的三个运营空间;结构框架筒分为内环框架筒与外环框架筒两层结构,结构框架筒包括结构外墙(14)、内环框架梁(16)、外环框架梁(17)、内环框架柱(18)、外环框架柱(19)、径向框架梁(27)、结构楼板(20)、结构底板(24)、底板防水层(25)及素混凝土垫层(26);具体而言,内环框架梁(16)与内环框架柱(18)由混凝土浇筑连接,外环框架梁(17)与外环框架柱(19)亦由混凝土浇筑连接,内环框架筒与外环框架筒之间相应节点位置由径向框架梁(27)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楼板(20)位于径向框架梁(27)、内环框架梁(16)、外环框架梁(17)顶部并由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外墙(14)位于结构体系外侧,电梯核心筒剪力墙(13)延伸至外环框架柱(19)处并通过混凝土浇筑连接,结构底板(24)、底板防水层(25)及素混凝土垫层(26)由上至下依次分层布置且位于停车系统的最底部;车辆入库平台包括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车辆入轨垫板(4)、智能化车道闸门(5)、分道栏杆(6)、弧形导向标线(7)、直形导向标线(8)、屋盖体系(23);具体而言,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混凝土浇筑于车辆结构顶板上部,车辆入轨垫板(4)通过槽孔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连接,智能化车道闸门(5)与分道栏杆(6)通过混凝土浇筑于结构顶板上部,弧形导向标线(7)与直形导向标线(8)由热溶涂料绘制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下方,屋盖体系(23)位于整个结构体系顶部;载车系统包括扇形载车电梯(1)、载车托盘(9)、车轮定位器(10)、电梯直行滑道(11)及车辆(22);具体而言,扇形载车电梯(1)位于停车系统中心处且通过索道连接于停车系统且受控于伺服系统;载车托盘(9)位于入库平台直轨滑道(2)与入库平台曲轨滑道(3)上方,通过可滑动卡槽连接,车轮定位器(10)通过螺栓固定在载车托盘(9)上部,电梯直行滑道(11)焊接于扇形载车电梯(1)上部;泊车空间包括泊车位(15)、载车托盘挡板(21)及泊车位直轨滑道(28);泊车位直轨滑道(28)通过混凝土浇筑于结构楼板(20),载车托盘挡板(21)位于泊车位直轨滑道(28)后方并通过卡槽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工业大学,未经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41005.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避让升降式停车装置
- 下一篇:自驾式非机械立体停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