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的不间断供电控制装置及实现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60123.9 | 申请日: | 2015-02-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9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5-27 |
发明(设计)人: | 杨心怡;王长宝;徐维艳;张明;於跃成;胡广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200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的不间断供电控制装置及实现方法,该装置由场效应管Q1、Q5作为AC/DC整流模块G2输出电源和蓄电池GB给检测报警系统供电的切换开关,采用三极管Q2至Q4及Q6至Q8构成具体切换电路控制场效应管Q1、Q5开关快速切换,实现蓄电池GB和AC/DC整流模块G2一路无电源时,快速切换到另一路,采用中央处理器单元进行故障检测和处理实现多故障报警,当蓄电池GB正常接入和AC/DC整流模块G2有输出电源,根据船舶交流电力系统有电或失电状态条件切换供电电源时,先开启一路电源后,再延时关闭另一路电源,实现了电源无缝切换,具有功耗低,稳定性好。 | ||
搜索关键词: | 船舶 信号 检测 报警 系统 不间断 供电 控制 装置 实现 方法 | ||
【主权项】:
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的不间断供电控制装置,由中央处理器单元(1)、光电耦合器OC、电容C、二极管D1至D7、P沟道增强型的场效应管Q1和Q5、NPN型开关三极管Q2至Q4及Q6至Q8、电阻R1至R20、红色指示灯(2)、白色指示灯(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阻R2、R4、R6、R17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源极全部接入到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源24V的正极,电阻R3的一端和R2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1的栅极相并接,电阻R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的阳极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并接,场效应管Q1的漏极与二极管D4的阳极相连接,电阻R5的一端和二极管D2、D3的阴极与三极管Q2的基极相并接,电阻R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3的阳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相并接,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电阻R9与中央处理器单元(1)控制电源切换的I/O输出相连接,电阻R7的一端与三极管Q3的基极相连接,电阻R8和R10的一端与R7的另一端相并接后接入中央处理器单元(1)A/D输入接口,电阻R12、R14、R16的一端和R10的另一端与场效应管Q5的源极全部接入到船用24V的蓄电池GB的正极,电阻R12的另一端和R13的一端与场效应管Q5的栅极相并接,电阻R13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6的集电极相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5的阳极与三极管Q7的集电极相并接,场效应管Q5的漏极与二极管D7的阳极相连接,电阻R15的一端和二极管D5、D6的阴极与三极管Q6的基极相并接,电阻R1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6的阳极与三极管Q8的集电极相并接,三极管Q8的基极通过电阻R20与中央处理器单元(1)控制电源切换的I/O另一输出相连接,三极管Q7的基极与电阻R18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7和R18的另一端与R19的一端相并接后接入中央处理器单元(1)I/O输入接口,二极管D4、D7的阴极相互连接后接入中央处理器单元(1)和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的电源输入正端VCC,电阻R1的一端与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的交流220V电源的一端相连接,电阻R1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1的阴极与光电耦合器OC中发光二极管的阳极相并接,光电耦合器OC中发光二极管的阴极与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接后接入船舶交流电力系统的交流220V电源的另一端,光电耦合器OC中光敏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中央处理器单元(1)电源输出VCC1相连接,电阻R11的一端和电容C的正极与光电耦合器OC中光敏三极管的发射极相连接后接入中央处理器单元(1)I/O另一输入接口,中央处理器单元(1)的输出还接有红色指示灯(2)和白色指示灯(3),所述中央处理器单元(1)包含有与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相适应的故障信号输出端口,通过该故障信号输出端口与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相连接;电阻R5、R8、R11、R15、R19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2、Q3、Q4、Q6、Q7、Q8的发射极以及电容C的负极、蓄电池GB的负极、中央处理器单元(1)电源的负极、船舶信号检测报警系统的电源负极通过连接线全部接入AC/DC整流模块的输出电源的负极。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技大学;,未经江苏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60123.9/,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