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旋转坐标数控调姿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72632.3 | 申请日: | 2015-02-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472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于薇薇;程燕;李树军;冯阳阳;白晶;陈亚胜;罗威;冯华山;王战玺;张顺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B64F5/00 |
代理公司: | 西北工业大学专利中心61204 | 代理人: | 王鲜凯 |
地址: | 710072 ***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旋转坐标数控调姿平台,用于解决现有数控调姿平台实用性差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包括工件安装平板、A轴运动电机、B轴运动电机、A轴直齿消隙齿轮、B轴直齿消隙齿轮、A轴传动丝杠、B轴传动丝杠、A轴回转轴心轴承和B轴回转定心轴承。A、B轴运动电机经过减速器驱动A、B轴直齿消隙齿轮,进而带动A、B轴传动丝杠,A、B轴传动丝杠做直线运动,工件安装平板与A、B轴传动丝杠构成连杆机构,A、B轴传动丝杠在做直线运动时实现了工件安装平板绕A、B轴回转轴心轴承做旋转运动;由于连杆机构的稳定性,实现了直线运动量与旋转角度的一一映射,保证了调姿平台工作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 ||
搜索关键词: | 旋转 坐标 数控 平台 | ||
【主权项】:
一种双旋转坐标数控调姿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底座(1)、工件安装平板(2)、A轴运动电机(3)、B轴运动电机(4)、A轴直齿消隙齿轮(5)、B轴直齿消隙齿轮(6)、A轴传动丝杠(7)、B轴传动丝杠(8)、A轴回转轴心轴承(9)、B轴回转定心轴承(10)、弧形导轨(11)、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耳座(13)、支撑板(14)、齿轮箱(15)、齿轮箱支座(16)、铰链机构(17)和B坐标定心轴(18);所述工件安装平板(2)是镂空钢板,调姿平台的A坐标旋转运动时,工件安装平板(2)与支撑板(14)相对静止;所述支撑板(14)是田字形镂空式钢板,支撑板(14)中央装有B轴回转定心轴承(10),B轴回转定心轴承(10)通过B坐标定心轴(18)和弧形导轨滑块副与支撑板(14)相连,两段弧形导轨(11)以B坐标定心轴(18)为圆心,对称地分置于支撑板(14)上,所述耳座(13)有四个,以B坐标定心轴(18)为圆心,均布于工件安装平板(2)上,并通过螺钉与工件安装平板(2)固连,弧形导轨(11)分布半径小于耳座(13)的半径;所述支撑底座(1)为加筋铸件,外形呈不规则状,通过地脚螺栓与地面固定,在支撑底座(1)前端面是矩形连接区域,该连接区域顶端往下用螺钉对称固连一组铰链机构(17),该连接区域的底端中央通过螺钉固连齿轮箱支座(16),铰链机构(17)两端分别连接支撑底座(1)和支撑板(14),铰链机构(17)内部装有A轴回转轴心轴承(9),齿轮箱支座(16)与齿轮箱(15)通过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的回转轴相连,齿轮箱(15)内部装有一对A轴直齿消隙齿轮(5)和一对B轴直齿消隙齿轮(6);外部用螺钉固连A轴运动电机(3)及其减速器和B轴运动电机(4)及其减速器;所述A轴传动丝杠(7)是螺母旋转式滚珠丝杠,A轴传动丝杠(7)一端装入A轴直齿消隙齿轮(5)内部,另一端与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的回转轴固连,形成铰链机构(17),该铰链机构(17)通过螺钉固连在支撑板(14)上,在调姿平台进行回转运动时,A轴运动电机(3)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A轴直齿消隙齿轮(5)啮合,进而推动A轴传动丝杠(7)向前做直线运动,支撑底座(1)的前端面、A轴传动丝杠(7)、A轴回转轴心轴承(9)、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以及支撑板(14)构成连杆机构,将直线运动转化为支撑板(14)绕A轴回转轴心的旋转运动,实现直线运动量与旋转角度的一一映射关系;所述B轴传动丝杠(8)是螺母旋转式滚珠丝杠,B轴传动丝杠(8)的一端装入B轴直齿消隙齿轮(6)内部,另一端与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的回转轴固连,形成另一铰链机构(17),该铰链机构(17)通过螺钉固连在支撑板(14)上;调姿平台进行回转运动时,B轴运动电机(4)输出轴通过减速器与B轴直齿消隙齿轮(6)啮合,进而推动B轴传动丝杠(8)向前做直线运动,支撑板(14)、B轴传动丝杠(8)、B坐标定心轴(18)、传动单元回转轴承(12)以及B轴回转定心轴承(10)构成连杆机构,将直线运动转化为工件安装平板(2)绕B坐标定心轴(18)的旋转运动,实现直线运动量与旋转角度的一一映射关系。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工业大学,未经西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72632.3/,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自动背光组装机背光夹取机构
- 下一篇:一种用于X射线检测仪的夹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