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转向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510086655.X | 申请日: | 2015-0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597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坂田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捷太格特;富士机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1/19 | 分类号: | B62D1/19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潘炜;黄霖 |
地址: | 日本大阪***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在转向系统中,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在二次碰撞期间通过被牵拉轴(32;71、72;71、72B)牵拉而塑性变形。第一牵拉轴(32)或多个第二牵拉轴(71、72;71、72B)设置为牵拉轴(32;71、72;71、72B)。第二牵拉轴(71、72;71、72B)中的调整轴(72;72B)或第一牵拉轴(32)被驱动以变更第一牵拉轴(32)的在二次碰撞期间与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接合从而对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进行牵拉的牵拉部、或者变更在二次碰撞期间与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接合从而对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进行牵拉的第二牵拉轴数量,使得冲击吸收载荷被改变。 | ||
搜索关键词: | 转向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轴(3),所述转向轴(3)具有与转向构件(2)联接的端部,所述转向轴(3)能够在轴向方向上延伸和缩回;转向柱(10),所述转向柱(10)包括中空的下壳体(12)和中空的上壳体(11),并且所述转向柱(10)支撑所述转向轴(3)使得所述转向轴(3)能够旋转,所述转向柱(10)由于所述下壳体(12)与所述上壳体(11)的相对运动而能够在所述轴向方向上延伸和缩回,并且所述下壳体(12)与所述上壳体(11)彼此配合;以及冲击吸收机构(30;30A;30B),所述冲击吸收机构(30;30A;30B)在二次碰撞期间随着所述上壳体(11)相对于所述下壳体(12)的运动而吸收冲击,其中:所述冲击吸收机构(30;30A;30B)包括:牵拉轴,在所述二次碰撞期间所述牵拉轴的相对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中的一者在相对运动方向上的位置是固定的;以及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包括相对位置固定部(38;61),在所述二次碰撞期间所述相对位置固定部(38;61)的相对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中的另一者在所述相对运动方向上的位置是固定的;在所述二次碰撞期间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通过被所述牵拉轴牵拉而塑性变形;第一牵拉轴(32)或多个第二牵拉轴(71、72;71、72B)设置为所述牵拉轴,所述第一牵拉轴(32)包括在牵拉轴方向上彼此分开的具有不同外径的多个牵拉部(32a、32b),并且所述多个第二牵拉轴(71、72;71、72B)具有恒定外径;所述多个第二牵拉轴(71、72;71、72B)包括调整轴(72;72B)和非调整轴(71),所述调整轴(72;72B)的位置能够在所述牵拉轴方向上调整,所述非调整轴(71)的位置不能够在所述牵拉轴方向上调整;所述冲击吸收机构(30;30A;30B)包括牵拉单元(34;90;90B),所述牵拉单元(34;90;90B)包括:单元主体,所述单元主体固定至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中的所述一者;所述第一牵拉轴(32)或所述调整轴(72;72B),所述第一牵拉轴(32)或所述调整轴(72;72B)由所述单元主体支撑并且能够在与所述上壳体(11)和所述下壳体(12)的所述相对运动方向相交的所述牵拉轴方向上移位;以及驱动元件(33),所述驱动元件(33)容置在所述单元主体中并且在所述牵拉轴方向上驱动所述第一牵拉轴(32)或所述调整轴(72;72B);以及所述驱动元件(33)驱动所述第一牵拉轴(32)或所述调整轴(72;72B),以改变所述第一牵拉轴(32)的在所述二次碰撞期间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接合从而对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进行牵拉的牵拉部、或者改变所述多个第二牵拉轴(71、72;71、72B)中的在所述二次碰撞期间与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接合从而对所述能量吸收构件(35;60;60B)进行牵拉的第二牵拉轴的数量,使得冲击吸收载荷被改变。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捷太格特;富士机工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捷太格特;富士机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8665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载机线控转向路感模拟装置
- 下一篇:一种易拆装安全气囊结构的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