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换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098804.4 | 申请日: | 2015-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5862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9 |
发明(设计)人: | 周涛;刘书勇;柏云清;宋勇;吴宜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21C15/18 | 分类号: | G21C15/18;G21C9/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51 | 代理人: | 杨学明,顾炜 |
地址: | 23003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换热器,该换热器由换热器壳体、中心下降管套管、中心下降管、压力室、上管板、下管板、换热管束、二次侧出口管、液态金属进口窗、液态金属出口窗、换热管、混合腔、出口小室、换热器支撑板组成。与现有的液态重金属反应堆换热器相比,本发明换热器及时监测换热器破管事故的发生,并能有效提高换热器的传热性能,系统结构简单,不需要在反应堆内增加额外部件,有效提高反应堆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态 重金属 冷却 反应堆 换热器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液态重金属冷却反应堆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换热器由换热器壳体(1)、中心下降管套管(2)、中心下降管(3)、压力室(4)、上管板(5)、下管板(6)、换热管束(7)、二次侧出口管(8)、液态金属进口窗(9)、液态金属出口窗(10)、换热管(11)、混合腔(12)、出口小室(13)、换热器支撑板(14)组成;中心下降管套管(2)包裹在中心下降管(3)外侧,上管板(5)与下管板(6)焊接在换热器壳体(1)内部,换热管束(7)、中心下降管套管(2)由上管板(5)与下管板(6)固定支撑在换热器壳体(1)上,换热器支撑板(14)用于固定换热器壳体(1),液态金属进口窗(9)、液态金属出口窗(10)设置在换热器壳体(1)上,一回路冷却剂流经液态金属进口窗(9)后将热量传递给换热管(11)内的二回路冷却剂,然后从液态金属出口窗(10)流出,二回路冷却剂流经中心下降管(3)随后在压力室(4)内折返后进入换热管束(7)中,吸收换热管(11)外侧一回路冷却剂热量后流入混合腔(12),然后流经出口小室(13)后从二次侧出口管(8)流出;换热管(11)由内管(15)与外管(16)紧密贴合而成,内管(15)是完整的圆筒形管道,外管(16)是内嵌螺纹形结构的圆筒形管道,在内管(15)与外管(16)之间的螺旋形腔体(17)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压力计(18)放置在螺旋形腔体(17)内监测惰性气体压力变化;当换热器内管(15)发生破损时,二回路高压冷却剂进入螺旋形腔体(17)内,压力计(18)将及时监测到惰性气体压力变化采取必要的措施,当换热器外管(16)发生破损时,一回路液态重金属冷却剂进入螺旋形腔体(17)内,压力计(18)将及时监测到惰性气体压力变化,表明换热器发生破管事故。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098804.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急运行规程与严重事故管理导则的过渡接口方法
- 下一篇:核反应堆直接安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