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潮汐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部件的焊后应力消除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09347.4 | 申请日: | 2015-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473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11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侯世璞;李景;贾朋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0/00 | 分类号: | C21D10/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潮汐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部件焊后消除残余应力,稳定奥氏体不锈钢部件尺寸精度的新方法,通过激振器施加机械的循环动载荷,使潮汐机组用奥氏体不锈钢部件在接近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进行消除应力处理,确定了潮汐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部件:尾水管里衬、转轮室、伸缩节法兰、导流板装配部件消应力实施过程中的支撑位置、激振位置、拾振器位置、实施时间等工艺参数,通过此方法可有效地稳定潮汐机组用奥氏体不锈钢部件的尺寸精度,有效解决了潮汐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部件的焊后消除焊接残余应力和稳定部件尺寸精度问题。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潮汐 机组 奥氏体 不锈钢 部件 应力 消除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潮汐机组奥氏体不锈钢部件的焊后应力消除方法,其特征是:通过激振器施加机械循环动载荷,使潮汐机组用奥氏体不锈钢部件尾水管里衬(4)、转轮室(5)、伸缩节法兰(6)、导流板装配(7)在接近部件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进行焊后应力消除,从而稳定部件的尺寸精度;实施过程中,尾水管里衬(4)焊接完成后,进行焊后应力消除稳定尺寸精度处理,尾水管里衬(4)的支撑部分由四块胶皮垫(1)构成,采用四点弹性支撑的方式,每个支撑部分呈90°分布在尾水管里衬(4)下沿的中部,激振器(2)装卡在法兰处,位于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采用C形夹将激振器(2)紧密固定在法兰上,拾振器(3)安放于激振器(2)所在部位相对应另一侧的底板上,两个支撑部分中间部位,完成激振器(2)控制器的联结,在接近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对尾水管里衬(4)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时间为12分钟;转轮室(5)焊后的两个组块通过螺栓固定的方式完成整个转轮室(5)的组圆,转轮室(5)的支撑部分由四块胶皮垫(1)构成,采用四点弹性支撑的方式,每个支撑部分呈90°分布,激振器(2)装卡在转轮室(5)两组块之一的底板中间部位,采用C形夹将激振器(2)紧密固定在底板上,拾振器(3)安放于激振器(2)所在部位相对应转轮室(5)另一组块的底板中间位置上,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完成激振器(2)控制器的联结,在接近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对转轮室(5)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时间为12分钟;伸缩节法兰(6)焊后的两个半圆环通过螺栓联接固定的方式完成整个的伸缩节法兰(6)组圆,伸缩节法兰(6)的支撑部分由四块胶皮垫(1)构成,采用四点弹性支撑的方式,每个支撑部分呈90°分布在伸缩节法兰(6)下沿的中部,激振器(2)装卡在法兰环板平面处,位于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采用C形夹将激振器(2)紧密固定在伸缩节法兰(6)上,拾振器(3)安放于激振器(2)所在部位相对应另一侧的法兰环板平面上,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完成激振器(2)控制器的联结,在接近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对伸缩节法兰(6)进行消除应力处理,时间为12分钟;导流板装配(7)焊后为上面带有拉筋的长方形平板结构,导流板装配(7)部件的支撑部分由四块胶皮垫(1)构成,采用四点弹性支撑的方式,每个支撑部分分别位于长方形平板平面长边上,距离端面2/9长边的位置,激振器(2)装卡在导流板长边上的平面处,位于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采用C形夹将激振器(2)紧密固定在导流板装配(7)部件上,拾振器(3)安放于激振器(2)所在部位相对应另一侧的导流板装配(7)部件平面上,两个支撑部分的中间部位,完成激振器(2)控制器的联结,在接近共振频率的亚共振状态下对导流板装配(7)部件进行消应力处理,时间为12分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09347.4/,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