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净油累积转化率的评价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9705.X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80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06-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国辉;卢双舫;李进步;田善思;薛海涛;王民;穆国栋;颜鑫桐;卢志鑫;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G01N30/00 | 分类号: | G01N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 |
地址: | 257061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净油累积转化率的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热模拟实验,包括开放体系的岩石热解实验、热解色谱实验和密闭体系的金管实验,进而得到不同温度时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和气态烃的累积转化率和不同温度时原油裂解成气的累积转化率;2)建立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干酪根裂解成胶质、干酪根裂解成沥青质以及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优化求解得到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和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3)确定胶质、沥青质的热解产气率;4)确定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胶质、沥青质的最终比例;5)计算地质条件下干酪根成油的累积转化率;6)计算地质条件下净油的累积转化率。本发明广泛应用于源岩生油量评价过程中对净油累积转化率的评价。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累积 转化 评价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净油累积转化率的评价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热模拟实验,包括开放体系的岩石热解实验、热解色谱实验和密闭体系的金管实验:①选取代表性泥页岩样品,并对其进行岩石热解和热解色谱实验,得到不同温度时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和气态烃的累积转化率;②选取代表性原油样品,并对其进行金管实验,得到不同温度时原油裂解成气的累积转化率;2)建立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干酪根裂解成胶质、干酪根裂解成沥青质以及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并将上述步骤①中所测得的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的累积转化率代入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原始潜量,将上述步骤②所测得的的原油裂解成气的累积转化率代入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原始潜量;3)对胶质、沥青质热解产气率进行确定:对另一份和步骤1)的①中相同的泥页岩样品进行氯仿抽提,将抽提物进行分离,然后对分离出的胶质和沥青质进行三次以上岩石热解实验,并检测每次岩石热解实验中胶质和沥青质在热解过程中的裂解烃产率;对于胶质,取其若干次裂解烃产率之和的平均值作为胶质产气率Q胶质;对于沥青质,取其若干次裂解烃产率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沥青质产气率Q沥青质;4)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胶质、沥青质最终比例的确定:①从已发表的数据中获得干酪根初次裂解最终生成胶质、沥青质和气的比例F胶质:F沥青质:F气;②干酪根初次裂解实际生成胶质、沥青质、液态烃和气态烃的最终比例由下式计算得到:式中,Fi为干酪根初次裂解最终生成i组分产物的比例,i为气、液态烃、胶质或沥青质;P总为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气、液态烃、胶质和沥青质的产物总和占所有产物的百分比,为100%;P气为岩石热解实验和热解色谱实验检测到的烃类气体产物占总烃类产物的比例;5)地质条件下干酪根成油累积转化率的计算:①从已发表的数据中获得干酪根初次裂解成胶质和沥青质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包括活化能、指前因子和原始潜量;②根据地质条件下的热史和沉积埋藏史数据得到地质条件下的初始温度和升温速率,将所得到的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干酪根裂解成胶质和干酪根裂解成沥青质的化学动力学参数分别代入干酪根裂解成液态烃、干酪根裂解成胶质和干酪根裂解成沥青质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获得不同成熟度时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液态烃、胶质和沥青质的累积转化率,将得到的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液态烃、胶质和沥青质的累积转化率相加即得到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原油的累积转化率;③根据地质条件下的热史和沉积埋藏史数据得到地质条件下的初始温度和升温速率,将所得到的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参数代入原油裂解成气的化学动力学模型,获得不同成熟度时原油二次裂解成气的累积转化率;6)地质条件下净油累积转化率的计算:将步骤5)得到的不同成熟度时干酪根初次裂解生成原油的累积转化率,减去步骤5)得到的不同成熟度时原油二次裂解成气的累积转化率,即得到不同成熟度下净油的累积转化率。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19705.X/,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