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软X射线聚焦的抛物面型掠入射光学镜头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19956.8 | 申请日: | 2015-03-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355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发明(设计)人: | 左富昌;梅志武;莫亚男;邓楼楼;李连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21K1/06 | 分类号: | G21K1/06;G21K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08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软X射线聚焦的抛物面型掠入射光学镜头,包括抛物面镜片、光阑组件、镜筒、前挡板、后挡板、热控组件、前准直环组件、定位销、定位销压圈;所述抛物面镜片的内表面镀铱膜;定义镜头接收入射光线端为前端;所述光阑组件包括前光阑、中光阑、后光阑、支撑柱和光阑压板。利用超光滑的内抛物面镜片对X射线光子进行掠入射反射聚焦,抛物面镜片的内表面镀铱膜,以提高反射率,采用三个光阑限制视场,消减杂散光,前准直环组件减小热损失,热控组件主动加热,二者共同提供稳定的热环境,保证光学性能的稳定性,镜筒为抛物面镜片和光阑组件提供支撑作用,并提供外部接口和前准直环组件的接口。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抗杂散光干扰、容易实现等优点。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射线 聚焦 抛物面 入射 光学 镜头 | ||
【主权项】:
一种用于软X射线聚焦的抛物面型掠入射光学镜头,包括抛物面镜片(13)、光阑组件、镜筒(1)、前准直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挡板(7)、后挡板(16)、热控组件(3)、定位销(20)、定位销压圈(15);所述抛物面镜片(13)的内表面镀铱膜;定义镜头接收入射光线端为前端;所述光阑组件包括前光阑(10)、中光阑(14)、后光阑(18)、支撑柱(12)和光阑压板(11),前光阑(10)、中光阑(14)、后光阑(18)均各自配有两个光阑压板(11),光阑压板(11)位于光阑两侧并将光阑压紧后固定安装在支撑柱(12)上;前挡板(7)通过螺钉安装于镜筒(1)前端,提供镜头的安装接口;所述镜筒(1)为筒状结构,前光阑(10)的前光阑压板(9)与前挡板(7)固定安装;后光阑(18)的后光阑压板(17)的外圆周开有凹槽,镜筒(1)后端的内圆周开有凹槽,通过定位销(20)实现后光阑压板(17)与镜筒(1)的周向定位,定位销压圈(15)安装于镜筒(1)后端,对定位销(20)实施压紧;抛物面镜片(13)为圆筒形结构,外表面为圆柱面,内表面为抛物面,且圆柱面的轴线与抛物面的轴线同轴;抛物面镜片(13)前端口径大,后端口径小,且端面均为平面;抛物面镜片(13)内套于镜筒(1)内部;后挡板(16)通过螺钉安装于镜筒(1)后端,提供外部安装接口,后光阑压板(17)与抛物面镜片(13)的后端面贴合,同时后光阑压板(17)与后挡板(16)固定安装,实现光阑组件轴向定位;中光阑(14)位于抛物面镜片(13)的轴向中间位置;前准直环组件包括外壳(2)和内部挡板(8),内部挡板(8)的主体为圆筒结构,圆筒外部在轴向方向上均匀布置三个相同的环状板,每个环状板上各开有允许入射光线通过的环状槽;外壳(2)为圆筒结构,一端与内部挡板(8)的一端固定,另一端与镜筒(1)前端固定,使内部挡板(8)与镜筒(1)之间相对位置固定;热控组件(3)包括缠绕于镜筒(1)外表面的线圈和温度传感器,线圈对镜筒(1)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测量温度,实现镜筒(1)和抛物面镜片(13)的温度控制。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未经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19956.8/,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