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流性鱼类的驯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31698.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7569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鲁雪报;刘勇;倪勇;胡美洪;曲焕韬;吕小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10 | 分类号: | A01K61/1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42103 | 代理人: | 彭永念 |
地址: | 4431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急流性鱼类的驯养方法,在养殖池内养殖1~5龄子一代达氏鲟后,再加入待驯养的急流性鱼类进行养殖。本发明提供的驯养方法通过达氏鲟与急流性鱼类进行混合套养,不仅可以降低野生鱼的应激反应,还能利用达氏鲟对小瓜虫病的抗感染性及个体大的特点,摆尾造流,驱动野生鱼的活动,减少其大量集群,降低了小瓜虫病相互感染的几率,从而有效预防小瓜虫病,提高成活率,减少用药,减轻对水环境的污染。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流 鱼类 驯养 方法 | ||
【主权项】:
一种急流性鱼类的驯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为:1)养殖池设置于室外,并安装有遮阳棚,养殖池为圆形,直径为4~6m,采用玻璃钢材质制成,养殖池内安装有排污管,先对养殖池进行清洗消毒,然后引入1~5龄子一代达氏鲟,达氏鲟重量为0.5‑6kg/尾,养殖池内的水深为80~100cm;2)待达氏鲟适应环境之后,套养急流性鱼类,所述急流性鱼类为长薄鳅、岩原鲤、铜鱼或圆口铜鱼,长薄鳅、岩原鲤、铜鱼及圆口铜鱼的初始体重分别为0.2~0.8kg、0.3~0.8kg、0.1~0.25kg、0.29~0.48kg,维持池内的单池生物量在5~10kg/m2,其中急流性鱼类与达氏鲟套养重量比例为1:10~20,数量比为1:2~5;控制养殖池内水流量为0.4~0.6L/s,水温为8.5~28.2℃,在整个驯养过程中投喂配合饲料和生物饵料,其中配合饲料为鲟鱼沉性饲料,生物饵料为软体动物;通过上述步骤驯养至一年以上存活,完成驯养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31698.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