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分布式多参量传感测量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156538.6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697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江;张永宁;刘毅;王云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原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14100 | 代理人: | 朱源,王勇 |
地址: | 030024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体是一种光纤分布式多参量传感测量系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无法监测传感光纤的振动信息的问题。光纤分布式多参量传感测量系统,包括超窄线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第一1*2光耦合器、单边带载波抑制调制器、第二1*2光耦合器、第三1*2光耦合器、电光调制器、第一2*1光耦合器、扰偏器、集成波分复用器、传感光纤、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窄带光纤光栅透射滤波器、第二2*1光耦合器、第三2*1光耦合器、第一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第二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数据采集处理系统。本发明适用于各种测量领域。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分布式 参量 传感 测量 系统 | ||
【主权项】:
一种光纤分布式多参量传感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超窄线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1)、第一1*2光耦合器(2)、单边带载波抑制调制器(3)、第二1*2光耦合器(4)、第三1*2光耦合器(5)、电光调制器(6)、第一2*1光耦合器(7)、扰偏器(8)、集成波分复用器(9)、传感光纤(10)、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窄带光纤光栅透射滤波器(12)、第二2*1光耦合器(13)、第三2*1光耦合器(14)、第一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5)、第二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6)、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7);其中,超窄线宽高功率光纤激光器(1)的输出端与第一1*2光耦合器(2)的输入端连接;第一1*2光耦合器(2)的第一个输出端与单边带载波抑制调制器(3)的输入端连接;单边带载波抑制调制器(3)的输出端与第二1*2光耦合器(4)的输入端连接;第二1*2光耦合器(4)的第一个输出端与第一2*1光耦合器(7)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一2*1光耦合器(7)的输出端与扰偏器(8)的输入端连接;扰偏器(8)的输出端与集成波分复用器(9)的输入端连接;集成波分复用器(9)的公共端与传感光纤(10)连接;第一1*2光耦合器(2)的第二个输出端与第三1*2光耦合器(5)的输入端连接;第三1*2光耦合器(5)的第一个输出端与电光调制器(6)的输入端连接;电光调制器(6)的输出端与第一2*1光耦合器(7)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第二1*2光耦合器(4)的第二个输出端与第二2*1光耦合器(13)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二2*1光耦合器(13)的输出端与第一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5)的输入端连接;第一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5)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7)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1*2光耦合器(5)的第二个输出端与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的输入端连接;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的输出端与窄带光纤光栅透射滤波器(12)的输入端连接;窄带光纤光栅透射滤波器(12)的输出端与第三2*1光耦合器(14)的第一个输入端连接;第三2*1光耦合器(14)的输出端与第二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6)的输入端连接;第二低带宽高增益光电探测器(16)的输出端与数据采集处理系统(17)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集成波分复用器(9)的第一个输出端与第二2*1光耦合器(13)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集成波分复用器(9)的第二个输出端与第三2*1光耦合器(14)的第二个输入端连接;所述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包括光环形器(18)、偏振控制器(19)、单模光纤卷(20)、压电陶瓷(21)、第四1*2光耦合器(22)、光隔离器(23)、恒温箱(24);光环形器(18)的输入端作为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的输入端;光环形器(18)的公共端与偏振控制器(19)连接;偏振控制器(19)与单模光纤卷(20)连接;光环形器(18)的输出端与光隔离器(23)的输入端连接;光隔离器(23)的输出端与第四1*2光耦合器(22)的输入端连接;第四1*2光耦合器(22)的第一个输出端与压电陶瓷(21)的输入端连接;压电陶瓷(21)的输出端与单模光纤卷(20)连接;第四1*2光耦合器(22)的第二个输出端作为全光纤窄带低噪布里渊频移器(11)的输出端;光环形器(18)、偏振控制器(19)、单模光纤卷(20)、压电陶瓷(21)、第四1*2光耦合器(22)、光隔离器(23)均位于恒温箱(24)的内腔。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原理工大学,未经太原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156538.6/,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吸盘和悬挂装置的测距仪
- 下一篇:一种基于机器视觉和GPS的导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