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EUV多层膜碳污染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213471.5 | 申请日: | 2015-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486525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4 |
发明(设计)人: | 龚学鹏;卢启鹏;彭忠琦;王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84 | 分类号: | G01N21/84 |
代理公司: | 长春菁华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0 | 代理人: | 王丹阳 |
地址: | 130033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本发明涉及一种EUV多层膜碳污染实验装置,属于半导体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EUV多层膜碳污染实验装置只能检测单一实验结果,且实验的可靠性和对比性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EUV多层膜碳污染实验装置包括聚焦腔、第一闸板阀、过渡真空腔、角阀、曝光真空腔、滤光片、质谱仪、污染气体流量控制装置、第一真空泵、三维调节机构、样品支架固定机构、EUV光电二极管、第二闸板阀、准备真空腔、样品进给机构、样品支架、样品输送机构和第二真空泵。该装置能够完成样品的聚焦曝光和离焦曝光,以及样品不同位置的差别性曝光,装置内的真空度始终不会被破坏,实验可靠性高。 | ||
搜索关键词: | euv 多层 污染 实验 装置 | ||
【主权项】:
EUV多层膜碳污染实验装置,包括聚焦腔(1)、第一闸板阀(2)、过渡真空腔(3)、角阀(4)、曝光真空腔(5)、滤光片(6)、质谱仪(7)、污染气体流量控制装置(8)和第一真空泵(9);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维调节机构(10)、样品支架固定机构(11)、EUV光电二极管(12)、准备真空腔(13)、第二闸板阀(14)、样品进给机构(15)、样品支架(16)、样品输送机构(17)和第二真空泵(18);所述三维调节机构(10)由X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1)、Y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2)和Z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3)组成,所述X向、Y向和Z向两两垂直,且X向平行于EUV光束方向,三维调节机构(10)设置在曝光真空腔(5)内;所述X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1)为第三真空馈入器,第三真空馈入器固定在曝光真空腔(5)的外壁上,第三真空馈入器的推杆伸入曝光真空腔(5)内,且推杆的运动方向在EUV光束的平行方向,所述Y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2)和Z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3)的结构相同,均由第四真空馈入器(10‑2‑1)、真空导轨(10‑2‑2)、弹簧(10‑2‑3)、滑台(10‑2‑4)和支座(10‑2‑5)组成,支座(10‑2‑5)上设有矩形槽(10‑2‑5‑1),真空导轨(10‑2‑2)固定在支座(10‑2‑5)上且位于矩形槽(10‑2‑5‑1)的两侧,滑台(10‑2‑4)设置在真空导轨(10‑2‑2)上,弹簧(10‑2‑3)的一端固定在滑台(10‑2‑4)上,另一端固定在支座(10‑2‑5)上,第四真空馈入器(10‑2‑1)固定在支座(10‑2‑5)上,且在弹簧(10‑2‑3)的作用下,第四真空馈入器(10‑2‑1)的顶端始终与滑台(10‑2‑4)接触;Z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3)的支座(10‑2‑5)固定在第三真空馈入器的推杆上,Y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2)的支座(10‑2‑5)固定在Z向真空线性调节机构(10‑3)的滑台(10‑2‑4)上;所述样品支架固定机构(11)和EUV光电二极管(12)固定在三维调节机构(10)上,样品支架固定机构(11)和EUV光电二极管(12)随三维调节机构(10)沿X向、Y向和Z向移动;所述准备真空腔(13)通过第二闸板阀(14)与曝光真空腔(5)连接;所述样品进给机构(15)由第一真空馈入器(15‑1)和支撑体(15‑2)组成,所述第一真空馈入器(15‑1)固定在准备真空腔(13)的外壁上,第一真空馈入器(15‑1)的推杆伸入准备真空腔(13)内,所述支撑体(15‑2)固定在第一真空馈入器(15‑1)的推杆上,支撑体(15‑2)上设有多个凹槽,每个凹槽内放置一个样品支架(16);所述样品输送机构(17)由第二真空馈入器和夹钳组成,所述第二真空馈入器固定在准备真空腔(13)的外壁上,第二真空馈入器的推杆伸入准备真空腔(13)内,所述夹钳固定在第二真空馈入器的推杆的顶端,夹钳夹取支撑体(15‑2)凹槽内的样品支架(16),穿过第二闸板阀(14)将样品支架(16)输送至三维调节机构(10)上通过样品支架固定机构(11)固定,并夹取检测后的固定在样品支架固定机构(11)上的样品支架(16),输送回支撑体(15‑2)的凹槽内;所述第二真空泵(18)与准备真空腔(13)连通;所述聚焦腔(1)内的EUV光束经过渡真空腔(3)传输至曝光真空腔(5)内,照射样品,并经样品入射EUV光电二极管(12)。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ent/201510213471.5/,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